孫健和寧晨握了握手,互相介紹了一番之后,也聊起了這個項目的一些情況和安排。
孫健今天大概五十多歲,本碩博都是就讀于盛州大學材料專業,畢業后便來到盛州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工作,現在是實驗室里的教授,同時擔任著一些團隊的管理工作。
有了校友的這層關系,孫健和寧晨還是有很多共同話題可聊的,而且近距離跟寧晨接觸之后,孫健并不覺得寧晨是一個學生,更像是一個已經進入研究階段的老師一樣。
“寧晨,之前陶院士跟我說,你在華科院的時候,就對這個項目做了很多重要的貢獻。這一次,我們也很期待你能夠在項目中起到表率的作用。”
寧晨能夠看得出,陶偉應該是特意跟孫健交代過什么的,估計是擔心他們因為寧晨的年齡小而對寧晨輕視。
“孫教授,我還是一個后輩,還有很多需要跟你們學習的地方。當然我也一定會盡自己的全力,為項目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哈哈,那就讓我們互相學習吧。寧晨,時間差不多快到了,我們一起去實驗室吧。”
除了寧晨之外,參與項目的成員大多都是盛州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的教授、研究員、以及少數非常優秀的研究生。
這些人對于寧晨都有所了解,不過寧晨第一次到這里,對于其他人都感到很陌生,只好慢慢去適應這里的新環境。
項目組前期需要進行的工作,是分擔華科院一部分鐵基超導體的線帶材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幾種寧晨發現的鐵基超導體。
經過幾天的合作之后,寧晨也逐漸與其他人熟悉了起來,并開始適應起了這里的環境。
寧晨發現,這里的很多教授、研究員都是畢業于盛州大學,這讓寧晨有一種仿佛還在盛州大學做實驗的感覺。
但相比于盛州大學,這里更注重于科研實踐和應用開發的方向,不像大學更偏向于學術的方向。
這一天,寧晨之前被nature接收的三篇論文,正式在nature新一期的期刊上登刊。
隨著論文的正式發表,寧晨覺得,也是時候開始對這幾種鐵基超導體線帶材制備的研究工作了。
寧晨想要找到孫健,跟孫健說明一下自己心中的想法,但還沒等寧晨去找孫健,孫健就已經先過來找到了寧晨。
“寧晨,你又在nature上發表論文了而且還是一次發表三篇”
孫健的情緒顯得非常的激動,畢竟孫健自己做了這么多年的科研工作,也只在nature上發過一篇論文而已,而且也并不是唯一的第一作者。
“是的,我也正要跟您說這件事情呢。”
寧晨覺得,自己新發現的這些種超導體,其中還是有幾種可以被加工成線帶材材料,或者說有一定應用方向的研究意義。
“這樣,我們一起去會議室,你給我們好好的講一講吧。”
“嗯,這樣也可以。”
由于這件事情非常的重要,除了正在進行重要實驗的人之外,孫偉將參與項目的成員都召集到了一起,進行臨時會議。
大家對于這個突然的會議都感到有些始料未及,不知道到底是因為什么事情,而召開的臨時會議。
待大家都來到會議室之后,孫健打開大屏幕,將自己電腦屏幕中的內容,投屏到大屏幕上面。
很快,大家發現,這是電子版的nature期刊。
而當大家看清這一期期刊的目錄之后,不禁紛紛驚嘆了起來。
“寧晨又在nature連續發表了三篇論文”
“鐵基超導體的超導臨界溫度再次突破了而且一次又提升了10k之多”
“又發現了新的鐵基超導體體系居然還有1144型的鐵基超導體”
僅僅是看著這三篇論文的目錄,大家就知道這些論文成果有著多么高的研究意義了。
當然,孫健急著將大家召集到一起,并不是為了告訴他們寧晨又發了三篇nature,而是希望這些論文成果的研究者寧晨,能夠現場為大家進行細致的講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