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寧晨幾人最多只能合成出長度僅為一毫米的線帶材材料,而且質量上也并不理想。
但在不斷的總結、分析、改進、練習之后,線帶材的長度不斷被刷新,質量上也越來越出色了。
終于,在經歷了數百次的嘗試之后,寧晨幾人合成出的線帶材材料,長度突破了500。
這樣的長度,在鐵基超導體線帶材材料中并不值得一提,但作為一種全新的制備方式,這樣的成績無疑是非常令人矚目的。
“對于一些非常精密的儀器來說,這樣長度的線帶材材料,已經足夠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了。寧晨,你們的這項成果真的非常了不起啊”
得知了寧晨等人最新的研究進展之后,孫健也由衷的表達著自己的贊嘆之情。
身為超導體材料的研究者,孫健知道,這項研究成果具備著多么巨大的難度,以及多么重大的研究意義。
在這之前,孫健甚至不敢相信,有人能夠做出超過10的薄膜超導體線帶材材料。
可是,寧晨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果,證明了自己能夠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
“孫教授,整個項目的研究中,幾乎一直都是寧晨在進行著主導。我們對寧晨都是徹底佩服的五體投地了,他真的是一個材料學的天才。”
面對著大家的贊揚,寧晨也只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大家都過獎了,項目能夠有現在的這些進展,是我們所有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科研工作從來都不是靠個人英雄主義來完成的,而是依靠著強大的科研團隊。”
像這種難度級別的項目,寧晨的確無法依靠一己之力去完成,最多是承擔主導的工作,需要團隊的其他成員也具備極高的專業能力和團隊素質才行。
當然,完成線帶材的制備工作,并不代表這個項目的實驗就進入到終點了。
接下來,大家還需要對這種線帶材進行更為詳細的測試工作。
與完全導電性的測量不同,對于超導線帶材來說,測量工作會更加的繁雜一些。
不僅要對材料的一些超導性質進行測量,還需要測量包括臨界電流密度、電流傳輸性能等種種性質。
讓大家感到高興的是,經過一番詳細的測量之后,這種鐵基超導線帶材材料,的確在一些方面表現出了非常高的性能。
“經過測試,這種材料的臨界電流密度jc創造了鐵基超導體的最高紀錄,而且在高場下的傳輸性能也非常的優異。這種材料雖然短時間內很難應用于超導電力傳輸線路,但在一些精密儀器上,的確有著一定的應用空間。”
確定了這一點,寧晨也感覺到心里非常的有成就感。
雖然這項研究短時間內不會有什么應用價值,未來具體的應用價值仍然需要進行更詳細的評估,但無疑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應用研究方向。
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多偉大的成果,都是從最開始的一小步開始的。
這之后的日子里,寧晨經常會往返于盛州大學和盛州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之間,進行著有關鐵基超導體線帶材研究的同時,也思考著一些自己的個人科研課題。
正如寧晨之前預料的那樣,在這種國家級的實驗室,與各個材料學的專家近距離接觸,寧晨的材料學學科經驗的確增長得非常的迅速。
在材料學的學科水平不斷提升之后,寧晨對于自己的課題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開始準備起自己新一輪的研究了。
這天晚上,寧晨依然在自己的書房里,進行著各種數據分析、模型化處理的工作。
不知不覺中,寧晨的材料學學科經驗值,已經突破了7500點。
寧晨對這一突破并沒有任何的察覺,因為這并不算是學科等級提升之類的突破,系統并不會給出寧晨明顯的提示。
直到寧晨休息下來的時候,習慣性的查看了一下自己系統界面上的面板數據,才注意到了這一點變化。
“我的材料學學科經驗終于突破7500點了”
寧晨知道,這項突破對自己來說,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
這個時候,寧晨思考著,要不要就趁現在,直接把系統背包中的2500點經驗,全都給加點到材料學上面。
這樣的話,理論上自己就可以直接把材料學升到v3了。
不過寧晨也知道,等自己的材料學升到3級之后,知識梳理的過程肯定要更加的繁雜,需要的時間也會比之前的等級多出不少。
寧晨想著要不要等明天再執行加點的計劃,不過因為升級就在眼前,寧晨真的是一刻也不想再等了。
想到這,寧晨在腦海中默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