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對于飛機設計的理解,僅僅是依靠飛機材料和機身機翼的更改,是不可能讓飛機達到這樣的性能的。
“沒錯,我也同意這架命名為j21的戰斗機,使用的還是上一代的戰斗機發動機技術。從很多細節上,都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但是這架飛機的機身、機翼設計真的非常的特別,在之前世界上所有的飛機上面,我都從未見過類似的設計方案。”
“如果打個比方的話,這就有點像游泳運動員的鯊魚皮泳衣一樣,能夠在運動員的能力不變的情況下,明顯提升運動員的游泳成績。當然,從技術上來說,這架j21戰斗機所使用到的技術,明顯要更高幾個水準。”
雖然說j21戰斗機目前的性能,還不足以威脅他們的戰斗機的地位,但這明顯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
一旦華國在飛機發動機等其他的領域上,繼續取得突破,那他們在航空領域上的領先地位,恐怕也將不復存在了。
這個時候,一人提議道
“我覺得,我們可以從這次試飛過程得到的信息中,分析出更多深層次的內容。這樣的飛機設計結構,我們也可以嘗試著學習過來。”
聽到米國居然需要向華國學習飛機的設計技術,在場的專家也都感到非常的哭笑不得。
“其實想要學習這種設計方式并不容易,因為飛機的很多結構并不是可以完全復制過來的,而是需要根據飛機的其他各種條件,來決定飛機的具體設計方案。我們需要學習的,是這個設計方案的核心機理。”
因為目前能夠公開得到的信息非常的有限,想要完成這個目標,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事實上,就算是寧晨,也絕對不可能依靠如此有限的信息,就將整個利用納維斯托克斯方程計算的空氣動力學系統,完全的復制出來。
看完了j21的試飛過程后,寧晨等人繼續投身到有關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工作之中。
隨著各個分支項目研究工作的完成,整個項目進入到了下一個研究階段。
這一次,各位專家齊聚華科院,開始著各項技術的聯合研究工作。
雖然經過之前的測試,各個分支項目的研究都是符合標準的,但畢竟最后這臺量子計算機是否能夠正常的工作,還是決定于各項技術之間的契合情況。
大家將各個量子計算機的配件組裝到一起,進行著更為詳細的測試工作。
與傳統計算機不同,量子計算機的體積非常的龐大,需要一間特制的實驗室,才能夠容納這樣龐大的設備。
當然,相比于超算,量子計算機并不需要如此大量的cu和內存數量,而是依靠著其獨特的原理,來完成更加迅速的運算。
看著自己心目中的量子計算機,逐漸呈現在了自己的眼前,寧晨也是很難形容自己心中那激動的心情。
完成了量子計算機的組裝之后,這臺量子計算機成功被啟動。
水木大學的科研人員,將研發好的量子計算機系統裝進計算機之中,并安裝了一些為量子計算機的特制的軟件。
經過初步的測試,整個系統的運行并沒有問題,也沒有發現什么明顯的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