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些學術價值更高的論文,論文的作者基本是不會考慮國內的那些學術期刊的,因為這些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還不夠,而且高校對于研究者發表論文的獎勵,也是鼓勵大家多發一些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的論文的。
寧晨知道,想要改變這個現狀,必須要真正提升華國的整體學術水平,而建立一個國內的頂級學術期刊,則是改變這個現狀的第一步。
完成了這篇論文的投遞工作之后,寧晨沒有急著繼續研究下一個課題,而是認真總結和分析自己這一次的研究過程,同時思考著創辦學術期刊的事情。
寧晨覺得,在創建學術期刊之前,自己應該準備足夠多的優秀的論文成果,在這個學術期刊創建后,將這些論文隨著期刊一起公開發表。
這樣的話,才能夠創造足夠的期刊影響力,甚至可以吸引一些國外的科研者,也向我們的學術期刊投遞論文。
而全漢語的期刊語言要求,對于向全世界推廣漢語,也會起到一定的幫助。
“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先積累足夠多的研究成果,然后再準備創建學術期刊的事情吧。”
另一方面,就在寧晨研究這些事情的時候,宋溪韻也終于正式進入盛州大學入職了。
在宋溪韻入職之前,已經完成了那篇有關橢圓型方程的新型混合變分形式的研究論文,就等著入職之后將論文投遞出去了。
寧晨在看過這篇論文的最終版之后,也對于宋溪韻的這篇論文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宋溪韻非常好的順著寧晨的思路,將整個成果的研究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這里寧晨的方向指引雖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沒有足夠強的專業能力,是無法順著寧晨的這些方向,完成后續的研究工作的。
不過寧晨并沒有打算,讓宋溪韻的這篇論文投遞到之后自己創建的學生期刊上。
畢竟這是宋溪韻入職之后的第一個研究成果,寧晨還是希望宋溪韻的這篇論文,能夠先發在一個影響力比較大的學術期刊上的。
這對于宋溪韻之后的發展會有更多的好處,不管之后寧晨創建的學術期刊會發展得如何,至少前期的影響力肯定是會非常的有限的。
寧晨可不想宋溪韻入職后的第一篇論文就成為試驗品,而寧晨本人已經有足夠多的論文成果了,拿出幾篇論文進行試驗也無傷大雅。
這些年來,寧晨通過發表論文拿到的獎勵已經足夠多了,不需要每一篇論文都非要發表在那些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面。
宋溪韻在入職之后,便把自己的這篇論文先交給楊連華進行審閱。
看到宋溪韻的這篇論文,楊連華也是贊嘆不已,感嘆著燕大出來的學生果然有很強的學術能力。
“宋老師,沒想到你才剛入職,就做出了如此不俗的研究成果。這么多年來,你還是第一個帶著論文成果入職的。”
“楊老師,其實寧老師在這篇論文中,對我做出了不少的指點工作。”宋溪韻如實說道。
因為宋溪韻就是寧晨推薦過來的,楊連華知道兩人之間的關系不錯,對于這一點也并不奇怪。
“是的,寧老師在我們盛州大學,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雖然寧老師名義上是材料學院的老師,但也相當于理學院的半個老師了。相信在你們的帶領下,未來盛州大學的數學系,可以發展得越來越好”
楊連華對這一點還是非常堅信的,畢竟寧晨可是西蒙斯學者獎的獲得者,而宋溪韻也是燕大數學系的博士,甚至在燕大數學系,也是排在非常頂尖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