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樣的情況是不適合長期維持下去的,畢竟公司不能沒有任何的收入,僅僅依靠寧晨一個人的收入去養活公司。
寧晨現在也只是盛州大學的一個員工而已,每年基本的年收入雖然有一百萬,但也只是稅前的收入。
也只有依靠學校論文的獎勵,寧晨才可以支撐公司現在的運營,而在考慮創辦學術期刊的情況下,寧晨已經不得不拿一些老本出來了。
這樣下去,別說繼續提升公司的規模,連現有的公司規模恐怕都維持不了幾年了。
至于融資和上市的事情,寧晨短期內還是不會去考慮的。
融資和上市雖然能夠解決資金的問題,但寧晨也會受到更多的約束,從而導致自己對于公司的掌握力下降。
其實這個時候,寧晨心里已經有了一個理想的合作伙伴,只是想要達成這個合作,還需要一些合適的契機。
深市。
華威技術有限公司。
此時,段遠正在通過電腦,瀏覽著專利庫中的最新專利信息。
作為華威的系統研發部經理,段遠除了進行每天的工作之外,也會經常留意各種科技領域的前沿信息。
這個時候,段遠注意到了,星辰科技有限公司所申請的這個有關手機系統的專利。
其實要是一般的人,對于這個專利并不會有任何的關注,因為星辰科技只是一家剛剛成立不久的小公司而已,甚至連“名不見經傳”都稱不上。
這種公司所申請的專利,絕大多數都是一些垃圾專利,并沒有任何的應用價值。
可就在段遠準備略過這個專利信息的時候,段遠突然又想起了什么。
“星辰科技有限公司不就是寧晨創辦的那家科技公司嘛”
這件事情并不算是什么新聞,只有科技圈里的一部分人對這件事情有所關注。
當時他們都有些詫異,為什么寧晨會突然會成立這樣的一家公司。
因為寧晨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超導材料和數學上面,與手機系統并沒有直接的關聯。
但現在看來,寧晨所創辦的這家科技公司,好像真的是要做一些大事出來的。
由于專利庫中的信息相對有限,段遠也只能從中得到一些基本的信息而已。
“如果這些描述是真實的話那這家公司所做出的系統,甚至要比安卓系統和ios系統還要更加的出色”
段遠知道,這樣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可如果這家公司是屬于寧晨的話,事情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寧晨在整個科研圈中,已經成為了神一般的存在,二十二歲便拿到博士學位,留在盛州大學成為了研究員。
據說寧晨還拒絕了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水木大學、燕京大學等多家國內外等級院校的邀請,堅持留在自己的母校,這種精神也讓很多人都感到佩服不已。
這讓段遠有些想要與寧晨取得聯系,詳細的商討一下有關這項專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