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張‘文明底牌’,都被開發到了足夠的深度。
‘戰爭引擎’就不用說了,剛剛覆滅了一整個文明的神器!
雖說引擎的變形,也只有在文明大戰中才能使用,因為它不是虛擬算法,它是機械算法,需要數以萬億計的太空建筑、機械星球、機械軍團進行算法推演,不是光變個形就行的。
但哪怕沒有變形,高工也明顯感覺到,機械體的‘腦子’變好了。
這不是服用了兩斤腦殘片長出來的腦子,也不是打贏了文明戰爭,虛榮心引發的幻覺。
這是經過計算得出的結論。
機械體和生物體是共感的,所以隨便爬一下數據就能得出結論。
那就是現在機械體的算力,跟半步突破9.0的生物計算機,相差仿佛、不相上下。
這就有點夸張了。
要知道,9.0的生物計算機,已經是三階生物科技的上限了,它對應的,其實是滿配的星球計算機。
而為了演化‘機甲狂潮’、制造原始機械運動,高工的機械體,是沒裝算力中樞的。
也就是說,并不是什么幻覺,真就是‘腦子’好了起來。
這大概就是系統提示的‘異變’。
高工覺得,現在這種狀態,他能輕易完成‘星球級機械變身’這個四階技能的完整版,且不需要滿足這一技能的三種前置條件(宿主等級要求150)(宿主boss模板超過10個)(星球血量超過100點)。
不過貌似最后一個條件已經滿足了。
這種感覺雖然玄之又玄,但高工就是如此確定。
按照高工的理解,大概便是隱藏的‘文明領袖權限’,突破了這一四階技能的限制。
不過有了‘機甲狂潮’,這一機械系技能的用處貌似不大了。
‘理論上來說,自己的機甲狂潮,應該已經達到三階的上限了吧。’
當然,威力當然是可以增強的,比如在不同的機械體上,安裝更高級別的武器、機械插件、構造體。
但光從層次上來說,高工感覺這一招已經很難提升了。
就像他現在演練的這般。
光速航行的宇宙真空之中,一開始,只是零星的金屬閃光,像散落的黑色星塵,但很快,它們開始增殖——不是復制,不是制造,是某種更原始的、近乎生命的涌現;機械體從虛空中結晶,從殘骸中重生,從能量風暴中重組,它們的數量以指數級膨脹,從百萬到億萬,再到無法計數的規模,直至成為一片橫跨星璇的黑色潮汐。
它們不再是孤立的個體。
每一個機械單元都在進化,但不是獨立地變得更強大,它們彼此鏈接、同化、超越;星甲不再是星甲,是流動的金屬海洋;引擎不再是引擎,是共享的能量網絡;處理器不再是處理器,變成了分布式意識的神經元,它們不再以‘機體’為單位行動,而是呈現集群般蠕動,吞噬、融合、迭代。
所過之處,行星、小行星、甚至星云,全部分解成可編程的金屬粒子流。
從外觀來看,不再是米爾塔人的版本——那覆蓋星球、星際戰場的黑色潮汐。
它所表現的——是機械的深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