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我們許多土地都是用風車從大海里搶過來的。
也就是現在蒸汽機大量使用,風車的地位大不如前了。”
“用風車從大海里搶土地”
“不錯,荷蘭是個低地國家,連接著大海,曾經我們的許多土地是被大海和沼澤覆蓋的,我們壘起堤壩,然后用風車將堤壩內的水抽干,這樣就多出了許多土地用來耕種和居住。”荷蘭的技術人員洋洋自得的介紹著自己風車和荷蘭的故事。
這對于居住在內陸的華人和巴伐利亞移民是很難想象的,他們唯一見到大海,還是乘坐移民船只前往東非的時候,甚至在來到東非之前,他們都沒有出過自己所在的村子。
“我一輩子就見過一次大海,還是在海上漂泊的那段日子,不過大海那么大,你們荷蘭人還能從大海手里搶到土地,真厲害”巴伐利亞移民由衷佩服道。
荷蘭來的技術人員聽到這話很受用,畢竟聽到別人夸贊自己的國家是一件自豪的事。
實際上,荷蘭技術人員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只不過靠著會建風車這么手藝才被東非殖民地聘請過來。
但是和沒有見過世面的華人和德意志土包子一比,優越感立刻就上來了。
東非其實也建有自己的面粉廠,就在巴加莫約,不過那個工廠生產的面粉主要用來出口到歐洲地區,并不是為了解決東非移民磨粉需求的。
所以東非殖民地每個村子和市鎮,還是要自己解決小麥等口糧的加工。
之前一直是依賴人力完成,甚至初期連石磨都不夠用,后來吞并了桑給巴爾蘇丹國的一些石料加工作坊,重新組織人員生產石磨才解決問題。
至于畜力拉磨,東非也沒有條件辦到,畢竟普及畜力需要時間,畜力也要繁殖和生長,而東非有數的畜力,許多還要用來拉車,或者供軍隊使用。
所以東非各地只能用土著當畜力使,用土著來拉磨。
但是土著也是畢竟重要的勞動力,修橋鋪路,挖溝修渠都用的到,加上東非有意控制土著規模,所以土著作為勞動力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富裕。
現在東非殖民地大建風車,至少可以節省出更多的土著,投入到其他工程里。
而且風車建好后,可以用很長時間,只要即使更換零件,加以保養,用個十幾年都不成問題。
更先進的蒸汽機就別想了,那玩意價格太高,想普及開來很困難,而風車的材料東非都可以自己制作和。
就比如風車上的帆布,東非那些滯銷的劍麻布就能派上用場,石頭和木材更是無限量供應。
而且風車也并不算落后,歐洲和美國都還在大量使用風車,畢竟蒸汽機的成本放在哪里。
其中美國現在進行的西部開發,為了解決人畜用水問題,就修建了不少風車,也就是前世美國有名的農場風車。
美國的風車和東非殖民地風車不一樣,財大氣粗美國的風車采用了許多金屬零件,甚至用上了金屬葉片,畢竟美國的鋼鐵產量高,而現在東非還辦不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