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恩斯特已經穩坐釣魚臺了,所以要注重于東非的其他事業上來。
土地所有制就是恩斯特頭疼的一個問題,恩斯特很清楚,黑興根王室不可能永遠和這群刁民達成一致,隨著時間的發展,土地遲早是要拋出去的。
只不過在什么時間段拋,用什么方式拋,都要考慮清楚,可不能搞得雞飛狗跳。
現在,一些礦山倒是可以拿出來讓奧地利人前來投資,這是東非王國建立之前就設計好的。
通過東非的礦產資源助力奧地利工業發展,東非就能完成和奧地利在經濟上的綁定,倒時候東非和英法發生沖突,奧地利政府肯定最先急眼。
蘇伊士運河雖然掌握在英法手里,但是最大獲利者恐怕還是奧地利,一個四百萬平方公里的東非,同時能解決奧地利的糧食和工業原材料問題,唯一瑕疵就是東非的市場不對奧地利開放,同時熱帶糧食品質差,和匈牙利避開直接競爭,甚至恩斯特的維也納工廠的原材料都來自匈牙利地區,主打就是中高水準的食品市場。
東非的市場可以忽略不計,民眾的消費能力幾乎等于沒有,甚至拿的工資都屬于黑興根銀行發行的債券,這玩意出了東非就沒人認了。
奧地利唯一能從東非手里撈上一筆的,還是政府采購的武器裝備,比如大口徑岸防火炮,炮艇等。
光靠王室投資,發展還是太慢,同時也可以分流一部分移民出來,讓他們進入工業領域。
還有軍隊問題,現在東非軍隊又不夠用了,四百萬平方公里土地,軍隊至少也要突破十萬,鎮壓奴隸也需要數量龐大的軍隊。
隨著農業奴隸經濟發展,農業倒是不再用那么多人了,后續錢攢夠了,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的拖拉機差不多也造出來了,所以奴隸還可以接著用,他們注定留不下來。
同奧地利合作,是東非的國策,后面東非的教育,科研,軍工等產業都需要奧地利扶持。
現在這些東非都不可能實現,就拿教育來說,指望東非教育事業發展起來,至少要在等兩年,第一批入學的東非學生才上二年級,甚至留學生都是半大孩子,他們出國了還要接著上小學,中學,最后才能接受高等教育。
而高等教育事業暫時發展不起來,科研和軍工業自然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就連稍微有些技術含量工業的人手都不足。
不過恩斯特并不擔心這一點,東非才發展三年時間,所以還是不要想這些有的沒的。
而且東非從一開始就建立了基礎義務教育體系,這個體系遲早會隨著東非二代們的成長而發展起來的,只是時間問題,現在世界上那么多國家連義務教育都沒有,所以教育事業東非起步時間不算晚。
最近沒啥靈感,寫不出內容。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