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3月。
在非洲西海岸,四艘船只悄悄的脫離了東非到北美的販奴船隊,他們向著一處海灣停靠過去。
沃爾維斯灣發育的比較特殊,一條狹長的通道延伸進大西洋,整個海灣好像一個人伸出一條胳膊而成,海灣的敞口面向北方,這使得沃爾維斯灣很好識別,基本上經過這里的船只都能認出來。
實際上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者之一,就發現了沃爾維奇灣,在18世紀以前,荷蘭人也對著這里考察過,不過不了了之,所以沃爾維斯灣的位置很突出,但是沒有受到過多重視。
“這里就是沃爾維斯灣,從安哥拉到南非之間的唯一深水港灣,我們經過測量,大多數水域應該在十五米以下,海灣出口接近十公里,確實有建設深水良港的條件”
不過這些數據不能讓東非水手們放心,因為在海灣東側的陸地上,是一望無際的白色沙漠,只能零星看到一點綠植。
“難怪殿下說這里條件差,陸地上依然還是沙漠,倒是和摩加迪沙有些相似。”
“比摩加迪沙差遠了,摩加迪沙是綠洲,這里可沒有謝貝利河那樣的大河滋養兩岸。”
如果單從旅游層面來說,沃爾維斯灣的風景可圈可點,純白色的沙灘和蔚藍色的海水相接,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但是再漂亮也改變不了此處是沙漠的事實。
安德烈用腳踢著沃爾維斯灣沿岸上的動物骨頭說道“我們如果想在這里找到水源恐怕要多花一點功夫,也不知道萊塔尼亞省的人什么時候能打通物資補給通道。”
受益于東非中央鐵路建設的原因,現在貨物運輸便利了許多,但是這只是相對于東非內陸地區而言,中央鐵路有一段向西延伸段,但是距離安哥拉更近,西南地區龐大的沙漠讓東非暫時沒有興趣在南邊修建一條同樣的鐵路。所以后方的物資沒有辦法直接通過鐵路送到這里,必須通過萊塔尼亞省轉運。
萊塔尼亞省位于高原區域,如果要從萊塔尼亞向沃爾維斯灣輸送物資,就必須穿過數百公里的沙漠地帶,這也是東非占領納米比亞的難點。
實際上萊塔尼亞省在納米比亞的東北,但已經是東非通往納米比亞的最佳陸上路線,距離沃爾維斯灣更近的正東方向長達上千公里都是沙漠地帶,納米布沙漠幾乎和卡拉哈里沙漠連成一片。
“現在我們分成兩組二十支隊伍對周圍二十公里內進行勘察,第一組負責在周圍尋找可能存在地下水的區域,第二組去周邊看看有沒有綠洲或者河流存在,現在最重要的找到飲用水,船上的飲用水要省著點用。”船長克里斯說道。
對于干旱地區找水,東非還比較有經驗的,非洲本身就有很多干旱區域,所以這是一些東非人必不可少的技能,而且這些技能是從非洲土著和阿拉伯人手里學到的。
很快船員們就通過對植被分布的特點,確定了十幾處可能存在水源的地方,不過再向下挖掘了數米深后,結果并不能使人滿意。
不過東邊不亮,西邊亮,傍晚在沃爾維斯灣沒有取得什么成果,北邊探索的人員傳來了好消息。
“我們在北方大約二十多公里發現了綠洲,那是一條比較大的河流,河流兩岸的條件非常不錯,孕育出了比較寬廣的植被帶。”
這條河流就是斯瓦科普河,前世納米比亞的重要河流之一,從內陸的山地發源,下游流經納米布沙漠,不過水量不是很穩定,有時可能會因為上游來水變少直接變成干涸的河床。
前世德屬西南非洲的最重要港口斯瓦科普蒙德就在這個位置,畢竟斯瓦科普蒙德沒有鯨灣港沃爾維斯灣港有名以至于至于恩斯特一時沒有想起來,不過斯瓦科普蒙德也算是前世納米比亞比較知名的旅游地,尤其以德國建筑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