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初到東非的時候,日子也不一定好過,只能維持基本的溫飽,還要面對疾病威脅,這也是恩斯特早期沒有親自到東非的原因,等東非開發出來后才把黑興根王室遷徙到東非,所以經過十幾年的開發,東非生產力爆發后,東非人的平均生活質量才大大提高。
看著若有所思的學生,凱德心中很是欣慰,實際上東非人,至少說普通人的心態是很純樸的。
俗話說窮生奸計,富生良心,不管歐美還是遠東,窮人過日子肯定要精打細算,而東非這種社會,底層民眾富肯定不是太富,窮也窮不到哪去,所以競爭不夠激烈,大家反而不用過多算計著過日子,整個社會比較和諧。
當然,東非發展勢必要走上競爭和內卷的道路,不然未來無法和其他國家競爭,至于現在,條件還不太成熟。
東非的人口主力軍,也就是第一代移民正值青壯,雖然體力不錯,但是文化素質相當低,連東非的官僚群體亦是如此。
所以東非的國家政策和方向,幾乎完全由黑興根王室把控,因為只有黑興根王室才有國家治理的經驗。
不過黑興根王室之前也僅僅是德意志一個小國王室,沒有治理東非這種超大型國家的經驗。
所以這需要東非政權進行長期摸索,換句話說東非這個國家是極其不成熟的,要是想讓這個國家迅速擁有自我更新優化的能力,那就要放開管制,讓東非內部進行激烈的競爭。
這一點恩斯特不會實行,因為東非如果是處在古代,那這么干無所謂,現在可正是帝國主義來臨的時代,外患勝于內患,所以恩斯特可不想讓東非動蕩,自我消耗,給英國等潛在敵人可趁之機。
所以東非從一開始,就把軍隊抓在手里,并且通過軍隊來完成國家構建,畢竟軍隊的一個特點就是比較容易管理,只不過東非沒有普魯士那么依賴軍隊,在東非軍隊每一次突破限制后恩斯特又開始歸攏軍權。
不過這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恩斯特總是可以讓軍隊數量保持在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
東非早期通過軍隊管理東非民眾,那早期東非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營,形成后來東非的高度中央集權。
這樣就使得,東非的大政方針是由上而下,而不是像英法美等民主國家那樣,由下而上。
不過說英法美等國,民主也不太正確,恩斯特理解的民那就是最底層人民,而歐洲的民更符合古羅馬時代的羅馬公民狀態。
這一點從歐美的選舉制度就可以看出來,這個時代歐美各國還沒有進化到全民都有選舉權的地步。
以前世英國為例,1866年后,英國通過兩次議會改革,到1885年才基本實現了成年男子普選權,而英國這個成年男性普選權還是之前多次工人斗爭得來結果。
而東非當前就不需要什么所謂選舉,東非工人群體規模也不大,民眾受教育水平也暫時處于低水平狀態,民眾對政治訴求欲望不高。
恩斯特自然也不可去推動這種事,畢竟自己可是貴族,只等水到渠成后才會跟進,現在東非民眾則只需要服從王室安排即可。
當然,恩斯特也明白大勢不可違的道理,要是重生在古代,那自己才懶得搞什么變革,所以未來東非發展要自己把握好度,順應時代發展。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