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東非為世界和平做出的一點微薄貢獻,但是歐洲社會矛盾緩和的惡果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轉移到了非洲。
尤其是南非地區,東非大量引入人口,造成的結果就是東非國力急劇上升,并且和南非其他勢力發生激烈的競爭。
憑借人口優勢,東非無往不利,這也是這次戰爭爆發的根本性原因,東非太強大,所以其他勢力必須聯合起來,消滅東非這個“異端”。
如果不阻止東非,那未來整個非洲大陸上的其他國家都要在東非的鼻息之下生存,最惡劣的結果就是出現非洲版美國。
東非北端德雷達瓦市。
英屬索馬里蘭是東非德雷達瓦市的鄰居之一,不過雙方很少有所來往。
倒不是因為兩國之間的敵對關系,而是二者之間橫放著一大片沙漠地帶,只有阿拉伯人商隊偶爾會帶著駱駝,穿行這種“危險”區域,維持著千百年來的商業貿易路線。
但是德雷達瓦也只是他們前往以前阿比西尼亞帝國的一個中轉站,現在德雷達瓦市在東非控制下,對于他們的影響并不大。
自從德雷達瓦市開放以后,這條中斷數年時間的商路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榮光。
這里從往日貿易的停靠點,變成了一處頗為繁榮的商業市場,索馬里蘭,東非,意大利紅海殖民地,法屬索馬里吉布提,在這里形成交匯市場。
雖然現在英屬索馬里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本地的居民可不是英國人,而是土生土長的阿拉伯人,所以商業貿易從未中斷,英國和東非關系差,并不能改變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當然,在幾年前,德雷達瓦還是一處軍事要塞,阿拉伯人只能改道德雷達瓦北部氣候更惡劣的地方,維持商路運營,那些年索馬里蘭的阿拉伯人對東非是有極大怨言的,痛恨程度僅僅比殖民索馬里蘭的英國人,還有隔壁法國人低一點。
不管是英屬索馬里蘭,還是東北的馬吉爾廷蘇丹國位于東非索馬里地區北部,英屬索馬里蘭東部的最后一個傳統獨立索馬里王國,還是法屬索馬里,亦或者東非的索馬里地區,原本都是索馬里人的居住地。
而英,法,東非對他們而言都是入侵者,只不過東非境內的索馬里人早就已經“消失不見”,而英法兩國殖民地的主體居民依舊是索馬里人。
好在泛索馬里地區民族主義沒有興起,不然的話現在應該有很多境外索馬里人勢力會打著“民族復興主義”的旗號和東非成為敵人。
現在唯獨一個馬吉爾廷蘇丹國躲在東非之角的角尖上瑟瑟發抖,以這個位置,遲早都會被其他國家殖民或者吞并,只是時間問題,歷史上是意大利終結了這個國家的生命,但是現在意大利實力遠不及前世,而且本身以紅海殖民地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部分地區為主,想來是無力吞并這個真正意義上的非洲之角國家了。
而英國和東非對馬吉爾廷蘇丹國的興趣也都不大,或者說是因為雙方相互牽制,而導致無法專心對付馬吉爾廷蘇丹國,馬吉爾廷蘇丹國算是因禍得福,但是只要在東非和英國之間在非洲的平衡被打破,那勝利者都會把這個“礙眼”的國家,從地圖上消滅掉。
當然,這些矛盾和沖突,不影響當地的阿拉伯人的貿易活動,索馬里人也屬于阿拉伯人的一種,因為阿拉伯是一種宗教文化勢力,只要有一個強力核心,他們是可以一起生活在一個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