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可能性也僅僅是幾年前,目前日本海軍已經發展起來,至于遠東帝國海軍想再“拿捏”基本上不可能實現。
在整個八十年代,美國,日本,遠東帝國海軍都得到擴展,東非海軍在這方面反而有些落后,不過隨著南非戰爭結束,恩斯特接下來也不打算再把精力放在軍事擴張上。
而且由于一整年的高強度戰爭造成的高昂軍費開支,以及戰爭對東非對外貿易的影響,東非在經濟上的損失極大。
在和英國戰爭結束后,接下來二十年,東非的周邊環境都是安全的,所以接下來的十年東非應該一心一意的發展經濟,尤其是推動產業升級。
第一鎮市。
農業部向恩斯特報告著目前東非農業的發展狀況。
農業大臣奧古斯丁說道“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國農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僅在八十年代就新開辟了總共六千萬公頃耕地,這是德國總耕地面積的兩到三倍多此時德國面積比后世大,全國耕地總面積達到了一點二億公頃。”
東非的官員向來喜歡拿德國作為數據參照,除了東非的國家屬性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東非只對德國最為了解。
一點四億公頃也就是大約十八億畝土地,當然,東非這種土地規模和美國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美國大約在四十億左右,甚至可能已經超過五十億畝。
因為這個時代美國還沒有經歷過“黑風暴”的毒打,對環境問題并不重視,加上西部開發運動,美國耕地面積比六十年代擴張了整整一倍,而當時美國耕地就已經超過二十億畝。
東非對土地的開發反而守著力,雖然擴張速度也不慢,但是在八十年代同樣退耕了不少“不適合”農業發展的區域,這些區域一般都是水源等問題為主。
而東非耕地面積只有美國的一半,人口卻可能并不比美國少,1890年美國人口是六千多萬,東非則至少不下于五千萬,畢竟在十年前東非人口就已經超過三千萬,加上黑人就直接突破五千萬,而今又有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加入,東非全部人口包括黑人很可能已經接近或者突破六千萬甚至七千萬。
也就是說東非靠著美國一半的耕地面積,養活了差不多的人口。
當然,賬不能這么算,美國在北美已經混了超過一百多年歷史,加上之前西班牙,法國和英國的殖民歷史更是直接超過數百年1565年西班牙就在佛羅里達設置了殖民據點。
其次美國的農業更傾向于商業化,而不是為了所謂“溫飽”問題,就比如美國大量農產品實際投入了畜牧業的飼料和工業生產原料用途,這方面東非目前肯定達不到美國水準。
當然,東非農業發展也不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而是恩斯特首先基于東非國家安全中糧食安全問題出發,然后發力發展經濟作物農業。
東非的大量耕地都用來生產熱帶經濟作物,同美國這個世界農業第一強國錯開競爭發展。
如果單純靠糧食種植業,東非根本在國際農業市場占不到便宜,不說美國就是英法德奧俄都是農業強國,東非生產再多的糧食也很難擠入這部分市場。
最重要的還是渠道問題,東非歷史短,在傳統農業領域最缺乏的就是渠道,所以集中力量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業是東非能在國際農業市場發揮作用的唯一出路,至于糧食市場只能慢慢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