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東非沿海地區屬于外向型經濟,并不能代表東非的全貌,尤其是內陸地區國情迥然不同,費爾南德斯以前只是看到東非表面的飛速發展和繁華,具體情況如何,還要體驗一段時間才能有所深入了解。
馬普托市。
“目前我們已經恢復了馬普托周邊七十一處種植園的生產,原本馬普托周邊有大大小小種植園四五百處,在我們接手以后,對當地的種植園進行了全面整合,最終形成七十一個超大型種植園。”
“在種植園勞動的主力是葡萄牙人留下的黑奴,葡萄牙人在馬普托的黑奴就有四萬多人,戰爭時期他們又強征了許多黑人,這些都可以在東部牲畜和機械到來之前,維持種植園的開發,不過到時候種植園就要變成大型農場了。”
熱帶種植園是典型的密集型勞動產業,就比如棉花收割,在19世紀想完成機械化是很難做到的。
世界三大棉花產地,美國,印度和遠東帝國無不是人口稠密的區域,像美國就是因為棉花種植園人手短缺,所以引入大量黑奴,南北戰爭時期南方種植園里大量黑人,北方的資本家們肯定眼饞。
新漢堡港市屬于東非南方牧場范圍,南方牧場是東非畜牧業比較發達的區域,僅次于北方牧場,而且未來有可能超過北方牧場,所以新漢堡港市有能力調撥一批牲畜對馬普托進行支援。
如果僅僅是政府出問題,那很好解決,但是大量葡萄牙平民離開,直接導致了當地基層系統被摧毀,所以等到東非委派的馬普托政府抵達后,馬普托情況并沒有得到改善。
但是莫桑比克地區尤為嚴重,并入東非時間太晚,加上葡萄牙人感人的“效率”,莫桑比克和安哥拉遠遠落后于東非其他區域。
不過隨著戰爭打響,馬普托就陷入了停滯狀態,戰爭結束后,由于葡萄牙政府和大量平民退出,整個馬普托的管理體系更是直接崩潰。
也就是當地的種植園業,防止土地重新拋荒,至于馬普托的商業算是徹底完蛋了,短時間內各國商船都會避開這里,而是在新漢堡港,亦或者英國納塔爾殖民地的德班港停靠。
當然,受到戰爭影響,新漢堡港的畜牧業受到了極大破壞,在開戰前大量牲畜被轉移到了黑興根省。
“根據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消息,他們第一批農業拖拉機至少要等到今年年末才能抵達馬普托,因為以前他們還沒有如此大規模批量生產過這么多臺拖拉機,至于北方牧場的牲畜可能要等到八月份送達這里,主要從蒙巴薩港調度,反倒是新漢堡港市可以臨時抽調一批幫助我們對莫桑比克南部進行開發。”
不過黑興根省到新漢堡港市之間有鐵路連接,所以戰后恢復速度很快。
在之前,馬普托處于軍管狀態,如今馬普托也是軍人比平民多,當然,這是在不計算黑人的情況下。
當然,相對于東非廣闊的國土,這點平原面積根本就不夠看,東非的平原基本集中在東部沿海,而且北部索馬里雖然是平原,但卻是熱帶沙漠氣候,蒙巴薩到基斯馬尤之間的平原也因為降水稀少,以干旱草原為主。
而莫桑比克就不一樣,平均年降水量在750到1200之間浮動,而且河流眾多,河網密布,上游多為高原山地,在下游形成了廣闊的沖積平原,在這種情況下,莫桑比克的土地自然十分肥沃。
當然,依照標準,葡萄牙在南非的殖民地也就只有羅安達,本格拉和馬普托這三座勉強可以稱做城市。
像莫桑比克南部這樣優質的黑土地加上面積廣闊的平原,不種糧食就太可惜了,這里可以說比大湖區的土地還要肥沃,雨水溫度也剛好適中,處在南回歸線附近,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