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部分不是沙俄那種很難開發的寒帶土地,如果一千
三百多萬平方公里開發出來,所呈現出來的潛力是驚人的。
而地中海地區沿岸那真是臥虎藏龍,東非想要在當地獲得影響力和維護經濟利益的最主要手段就是扶持奧匈帝國,現在奧匈帝國在地中海的影響力僅在英法之下,在東地中海更是僅在英國之一。
“東非和德國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如果我們兩國能夠在經濟領域聯手,那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事,也能夠推動德意志在全球的影響力。”
不過在恩斯特的加強下,如今奧匈帝國的狀況比歷史同期好上了不止一點半點,不過即便得到威尼斯的奧匈帝國,恩斯特也并不看好這個國家的未來。
而之所以東非對奧匈帝國進行扶持,那自然是為了未來能更好的接管奧匈帝國在全世界,主要是歐洲地區的政治資產。
或許東非政府想繼續“充當國際社會的小透明”,但是東非外海上繁忙的商業船隊和印度洋沿岸發達的城市經濟是騙不了人的。
對于卡普利維的恭維,恩斯特談不上興趣,還是談一些比較實在的利益為好。
“好吧,世界上的德意志國家并不算多,除了德國和東非以外,其他都是一些可有可無的小國,所以我們兩國的合作是必然選擇。”卡普利維說道。
不過和德國不同,東非對殖民地的欲望其實并不算太強烈,畢竟東非本國的開發就足夠東非消化幾十,上百年。
就以達累斯薩拉姆市為例,雖然只有柏林建成區的四分之一規模,經濟上可能更差,畢竟柏林是德國的首都,全國的經濟和政治資源都向柏林匯聚,但是能夠到柏林四分之一規模的城市全世界也沒有多少。
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奧匈帝國,奧匈帝國并不算德意志國家,只有奧地利是德意志的一部分,波西米亞也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勉強也可以計算在內,畢竟德意志往上溯源就是神圣羅馬帝國,而波西米亞也是帝國的一部分。
而這僅僅是東非沿海,根據使館工作人員的情報和對東非的分析,東非還有內羅畢,姆貝亞,哈拉雷等等內陸經濟較發達的城市。
畢竟現在德國首要目的還是為了本國工商業開辟市場和原材料產地,從而進一步助推國力提升,這也是卡普利維“新路線”的重要施政方針。
“在我看來,德國是真正的經濟強國,而東非則是完全依靠國土和人口規模堆積起來的經濟大國,兩者之間可以實現完美的互補,我們東非需要德國人才和技術以及資金上的支持,而東非可以給德國市場,以及豐富的原材料,雙方都能因此獲益。”
對于東非無意和德國結盟,卡普利維感覺有些惋惜,不過經濟上的合作也足夠了。
畢竟德國本身在非洲也有塊殖民地,也就是喀麥隆,毫不客氣的說喀麥隆的經濟狀況相當差,至今德國政府都在往里面添錢,至于收回成本恐怕遙遙無期。
有了喀麥隆作為對比,德國自然就知道東非的不俗,畢竟撒哈拉以南非洲其實各個地區大同小異,喀麥隆完全可以看做東非的縮小版。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