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相對于東非帝國人民議會大廈,整個萊茵市最重要的建筑顯然還是東非的新王宮萊茵宮。
目前對萊茵宮的設計還在進行中,不像帝國大廈已經動工,畢竟作為日后的居所,恩斯特自然也格外用心,要求也比較繁多。
“這次萊茵宮的設計,不重宮殿,而在園林,講究風水格局,營造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東西結合。”
這是恩斯特的原話,在恩斯特看來宮殿有一座具有標志性的就足夠了,不需要在規模和數量上取勝,就比如營造紫禁城一樣繁多的建筑群或者像凡爾賽宮那樣的巨型單體宮殿建筑。
就拿凡爾賽宮和故宮來說,凡爾賽占地面積一百一十多萬平方米,故宮則實際上是成片建筑群,占地一百點四三萬平方米、建筑面積二十一點八四萬平方米。
數據上看后世凡爾賽宮貌似比故宮大,實際上凡爾賽宮加上了龐大的園林面積,而故宮只是現在遠東皇家內城的面積。
但是恩斯特個人并不喜歡歐洲園林,因為規劃的過于規則,講究幾何形狀,就以凡爾賽宮園林為例,有一種后世遠東帝國城市公園既視感。
所以恩斯特希望萊茵宮的園林順應萊茵市的地形地勢,同自然融為一體,“雜亂”一些為好。
所以這次萊茵宮設計,并不像上次斯維特宮設計一樣,完全由西方設計師來實現,反而從遠東帝國借了一批園林設計師來實現萊茵宮的設計。
在萊茵宮園林設計上,主要參考的是遠東帝國北方園林,首先是遠東帝國政府手中的人才比較集中,北方有大量皇家園林和,私人園林存在,專業性毋庸置疑。
而且從降水量上考慮,萊茵市的降水整體在八百毫米以上,這個水平正好介于遠東帝國南北方之間。
所以在萊茵市搞“小橋流水”也不太現實,其次皇宮整體氣氛上也要偏向于莊嚴,肅穆,大氣的特征,而南方園林則比較精致,復雜,含蓄。
這樣就會顯得和東非整體格格不入,當然,北方園林設計上講究嚴謹規則,布局整齊、講究對稱,中軸線、對景線的運用較多。
這對于恩斯特而言也是不可取的,太過呆板,所以萊茵宮的園林設計實際上是要融合西方,東方各自的不同特點。
不過整體效果更偏向于遠東帝國北方園林特征,兩者中最大的區別在于東非沒有明顯冬季,所以在植被上不會隨著季節變化而有太多變動。
其次,采取南方園林不拘一格式的布局,盡量按照當地的自然環境,河流地形走勢來設計。
倫塞姆富瓦河作為贊比西河支流盧安瓜河的支流,實際上兩岸也有不少支流存在,而萊茵宮將借助這些小河來實現萊茵宮的園林布局。
這是園林上萊茵宮的總體特征,按照恩斯特的要求,加上園林面積,最后萊茵宮的面積也僅僅達到三十萬平方米左右,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宮殿相差不大。
但是這僅僅是整體占地面積,包括園林,而不是建筑面積,恩斯特預期的建筑面積上限只有五萬平方米,這還只是上限,也就是說最終效果可能不到五萬平方米。
這個規模在世界各國宮殿中只能算中規中矩,但是也比第一鎮市的斯維特宮大了近一倍多。
說到底,恩斯特心里預期的萊茵宮只不過是一座園林里的宮殿,甚至比不上一些大學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