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發展,東非對人才的需求越大,并且伴隨工業化的是農業領域專業化,就比如機械操作,農藥化肥使用,科學治理等都需要掌握相對應的知識的新農民。
“總而言之,我國人口不僅實現了數量上的突破,同時取得了質量上的突破,人口破億的同時,新增人口受教育水平也顯著提升。”
東非人口不僅規模上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并且東非人口素質在世界各國中也屬于比較優異的存在,這對于東非進一步發展顯然是有利的。
恩斯特說道:“人口規模擴大和國民素質提高,這為我國進一步發展夯實了基礎,但是我們也會面臨一些問題,其中就包括社會輿論思想引導,社會秩序治安,城市發展承受能力等問題。”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沒有!東非人增多了,也加大了東非政府的管理難度,恩斯特將思想放在第一位,自然是為了防范“俄國”思想進入東非,如今正是俄國以及歐美社會運動的一個活躍期,畢竟這些年來光是大范圍的經濟危機就來了兩次,而這也給歐美社會運動提供了土壤。
尤其是先遭遇經濟危機,然后經歷日俄戰爭慘敗的俄國,這個時候俄國社會運動實際上已經成了很大氣候,要不然前世一戰時,也不可一呼百應,推翻沙俄政府,畢竟一呼百應的前提是深厚的群眾基礎,這需要嚴密且成規模的社會組織。
前世俄國政變發生在1917年,而現在已經是1909年,所以這幾年應該是俄國社會運動高發期。
社會治安層面,東非政府倒是不太擔心,作為大政府主義國家和計劃經濟體制國家,東非政府對社會的治理還是比較優異的。
至于城市承載力,無非是住房,交通,教育,醫療等資源問題,隨著東非人口增長,和工業化推進,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各項資源也日益緊張,這要求東非政府對城市進行重新規劃,并且進一步落實醫療,教育,交通等公共資源。
當然,不僅僅是城市,農村人口增長才是主力軍,而目前東非城鎮化才不到百分之三十,城市暫時無法容納過量人口。
所以為農村地區人口提供更加豐富的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也是必須的。
雖然過去二十多年里,出于發展工業的需要,東非將大多數政策和資源向城市傾斜,但這并不意味農村地區就應該被忽視,至少不能做的太過分,所以提高必要的醫療,教育自然是必須的。
當然,出于未來東非城市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的因素,東非對農村地區公共資源的投資也要持謹慎態度,畢竟肉眼可見,東非未來人口越來越向城市集中,這種情況下,對農村投入過多可能會造成一定的浪費。
當然,東非政府也不能因噎廢食,只不過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梳理農村地區的發展潛力,人口和經濟狀況,從而更加合理的分配社會資源。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