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有數的大國,東非同樣是世界秩序的維持者之一,所以能獲取很多一手消息。
就比如巴爾干半島諸國,如果想對奧斯曼帝國這種龐然大物發動戰爭,那必然要先和世界上的大國通氣,說句不好聽的,沒有人在背后支持這些巴爾干半島上的國家連獨立不可做到。
所以巴爾干半島諸國十分重視和其他大國之間的聯絡,其中自然不可能少了東非,雖然東非是一個非洲國家,但這也正是讓巴爾干半島諸國比較放心的,求助東非總比求助奧匈帝國和俄國要好,畢竟奧匈帝國和俄國如果加入進來,想再踢開就比較困難了。
包括奧斯曼帝國亦是如此,因為在巴爾干半島上有著不少國土,所以奧斯曼帝國同樣可以看做是巴爾干半島國家,而奧斯曼帝國和東非的關系一直都不錯,所以兩邊都在積極爭取東非的支持。
思維特就說道:“如今巴爾干半島上的國家,和我們關系都很不錯,尤其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奧匈帝國三家,甚至和我們存在軍事上的合作,至于希臘和塞爾維亞和我們也有貿易往來,所以在這場戰爭中,我們東非必然要慎重考慮。”
“不過從實際利益角度考量,我們應該偏向于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控制著君士坦丁堡,也就遏制著地中海和黑海的通道,而黑海暢通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俄國乃至整個黑海沿岸國家一直都是我國農業和工業的重要消費市場。”
“當然,如果奧斯曼帝國在這次戰爭中失去了君士但丁堡,那就另當別論了,以目前巴爾干半島國家的狀態來看,這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的事,但是奧斯曼帝國和東非的關系不僅僅存在于君士但丁堡這個交通要道,在紅海和波斯灣我們同樣要和奧斯曼帝國打交道,所以對奧斯曼帝國的態度我們必須要十分慎重。”
在思維特提出觀點之后,默爾克補充到:“我們不能過于支持奧斯曼帝國,巴爾干半島諸國的情緒也是值得我們考量的,畢竟我們在處理國際關系的時候,最好不要過多的得罪人,最重要的是我們同巴爾干半島諸國本來就沒有過什么歷史遺留問題,所以最好不要因為支持奧斯曼帝國就同巴爾干半島國家翻臉。”
在其他人都提了一些建議后,東非政府內部許多人都表達了對奧斯曼帝國的支持,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奧斯曼帝國本身對東非的拉攏價值大于巴爾干半島諸國。
東非和奧斯曼帝國作為印度洋沿岸的兩個重要國家,可以說是唯二不受英國或者其他殖民者操控的獨立國家。
雖然奧斯曼帝國根本無法在印度洋發揮什么作用,但是同樣在英國壓制下,東非同奧斯曼帝國有著諸多共同語言,主要還是英國這個共同敵人的存在,所以兩國在將英國人趕出印度洋這個共同目標是相同的。
當然,東非其實對奧斯曼帝國沒有什么真情實意,兩國之間的諸多合作,純粹是利益上的考量。
而在東非內部有支持奧斯曼帝國的,自然也有反對支持奧斯曼帝國的。
康斯坦丁就說道:“奧斯曼帝國的衰落甚至解體都是有大概率發生的,我們應該和歐洲其他國家。站在巴爾干半島諸國的立場,這樣才能迎合國際社會的主流情緒,從而避免我國被拖下水,我本人就十分不看好奧斯曼帝國的命運,這場戰爭,奧斯曼帝國很大概率會處于不利地位。”
康斯坦丁的話同樣值得重視,因為站在奧斯曼帝國一方,那基本等于在外交上自絕于歐洲社會。
當然,東非作為非洲國家,實際上對于奧斯曼帝國或者巴爾干半島諸國的死活,其實沒有太大感覺,只要不出現一個反東非的勢力,那基本都能勉強接受。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