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在奧匈帝國面前難有勝算,這不僅是斐迪南大公(馬西米連諾一世)的想法,同樣是歐洲絕大部分國家的觀點。
但是恩斯特反駁道:“岳父,你說的確實沒有問題,如果單單是塞爾維亞,奧匈帝國確實可以靠著國力取得優勢,但是這不就和第一次巴爾干戰爭之前,大多數國家對奧斯曼的看法一樣么?”
斐迪南大公說道:“奧斯曼怎么能和奧匈帝國相比!”
恩斯特不急不緩的解釋道:“奧斯曼雖然整體比不上奧匈帝國,但對于巴爾干同盟同樣是一個龐然大物,但是巴爾干同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而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在于巴爾干同盟背后其他歐洲國家的支持,這才讓巴爾干同盟有能力武裝自己的軍隊,要不然他們連啟動資金都沒有。”
“同理,現在塞爾維亞和俄國的關系可是相當好,如果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發生戰爭,俄國可能袖手旁觀么?”
當然不可能,早在奧匈帝國吞并波斯尼亞的時候,俄國就對奧匈帝國大為不滿了,畢竟俄國當時什么也沒撈著,這讓俄國心里郁悶了很久。
而巴爾干半島對于俄國的重要性,絲毫不遜色于巴爾干半島對奧匈帝國的重要性。
巴爾干半島上的幾個國家生活著大量南斯拉夫人,尤其是塞爾維亞完全以斯拉夫民族自居,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點,俄國就能建立一個覆蓋巴爾干半島的大斯拉夫國家,并且突破黑海和地中海之間的封鎖。
而且巴爾干的位置,本來就屬于原東羅馬帝國范圍,而俄國本來就以東羅馬繼承者自居,如果能獲取巴爾干半島,俄國自封的“第三羅馬”基本就實現了。
從這一點來說,俄國還挺值得東非羨慕,畢竟俄國還能繼續追求宣稱上更進一步,而東非已經到頂了。
東非如今對外的正式宣稱是“萊茵帝國”,而這個萊茵帝國已經是非洲大陸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國家。
在東非之前,整個非洲大陸上除了古埃及以外,幾乎沒有什么值得說道的文明,至于現在的埃及早就成了阿拉伯文明的次生文明了。
而且就算古埃及,活動范圍僅僅是在北非一角,根本不能代表整個非洲,而東非就不一樣,占據著非洲大陸上最好的土地,面積也接近全洲的一半,其他層面數據更是把非洲帶到了其不應該存在的高度。
扯回到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的關系上來,恩斯特的推斷確實讓岳父心里一沉。
“俄國確實是一個大麻煩,只希望接下來俄國不會為了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翻臉。”
不翻臉幾乎是不可能的,本來奧匈帝國就已經足夠強大,如果奧匈帝國再征服了塞爾維亞,那俄國在這場巴爾干半島競爭中將徹底屬于劣勢。
這是俄國方面的想法,恩斯特肯定不這么認為,只要奧匈帝國解決不了民族問題,即便拿著塞爾維亞,那反而是背上了一個巨大包袱,設身處地的想,恩斯特自己肯定不愿意背上這種包袱。
……
在和家人閑聊過后,恩斯特沒有閑著,眼下歐洲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極大,東非自然也要為可能爆發的歐洲全面戰爭做最后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