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了大湖區的水利建設問題后,思維特將話題轉向全國水電建設上來。
思維特說道:“等到四五完成后,我國將節省大量的原本用于發電的煤炭,從而減少本土煤炭資源的開發,進一步緩解我國能源緊張問題。”
1916年開年,東非的水電建設增速明顯加快,除了大湖區和埃塞俄比亞高原地區的水電站建設以外。
東非全國各地都掀起了一股“水電建設”熱潮,東非作為世界電力大國,對于水電能源是相當感興趣的。
“根據四五規劃,到1920年前,東非電力結構將完全發生改變,對于水力發電將提升到占全國總發電量的至少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東非全國發電量的四分之一,這個比例是相當大的,將為東非節省大量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化石能源。”
而其中重點替代的就是煤炭資源,相對于其他大洲而言,非洲的煤炭資源只在南美洲之上,當然,南極洲肯定不算,畢竟連人都沒有的地方,沒有太大實際意義。
不過南極洲的煤炭資源真和非洲對比,鹿死誰手還真不好確定,畢竟南極洲被冰原覆蓋,勘探工作并不好展開,而且南極洲也不是一直都在那個位置,遠古南極也曾經有大量的森林,植被和生物,這也意味著南極地區的煤炭資源有發育的基礎條件。
所以說,東非處在煤炭比較缺乏的非洲大陸是不幸的,不過好消息則是非洲大陸的大部分煤炭資源都在東非境內,這也是東非開啟工業化的基礎條件。
但是,東非的煤炭儲量,并不能讓恩斯特安心,所以水能這種能夠快速再生的資源也就被恩斯特極為看中。
而東非為什么等到“四五”才開始大力發展水電資源,這其實和過去技術不成熟息息相關,不管是建筑工程技術還是水電技術皆是如此。
而四五開啟后,東非經過長期的技術和經驗積累,這就讓東非開展水電開發的基礎條件正式成熟。
“目前在建的大型水電工程有興國水電站,樂鉑水電站,塞拉木水電站等百余座,這些水電站的建設將極大改善我國電力能源供應問題。”
恩斯特對于這個結果是相當滿意的,他總結道:“如今我國每年的發電量達到了六百多億千瓦時,這幾乎是世界其他國家發電量的總和相當。”
“而如此多的發電量,卻并不能完全應對我國當下國民生產生活的快速增長。”
自從東非登上了世界第一電力大國的寶座后,就再也沒有從這個位置上下來過。
尤其是從一五計劃之后,東非發電量就像脫韁的野馬,徹底和歐美國家拉開差距。
但是這并不能滿足東非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畢竟在電氣化的道路上,東非走的更遠,工廠,鐵路,通信,船舶,軍事,居民生活等等領域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多。
而同期美國的發電量也只有東非的一半不到,但是僅美國的發電量就足以和歐洲所有國家相比較,斷崖式領先。
目前東非產業在電氣化和機械化程度上毫無疑問已經達到世界首位,在配合東非其他工業數據來看,已經穩坐世界第一工業國的位置,并且在短時間內領先其他國家。
當然,這種數據也只是東非的預估,畢竟戰爭環境下,各國實際工業數據并不好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