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宮。
隨著弗里爾和湯姆森兩人的談話內容公開,在場的東非高層們也開始了激烈的討論。
恩斯特問道:“你們怎么看待法國人想要交給我們的這四塊殖民地?”
財政部長羅根斯說道:“法國人明顯帶有禍水東引的意思,進而讓我們未來可能和英國發生爭端。”
“但是法國人做事也不夠大氣,他們的這幾塊殖民地屬實有些雞肋,就拿他們法國在印度的這三個殖民地來說,頂多也就是三塊稍微有些規模的殖民據點,面積狹小,而且當地多為法國人開辦的企業和工廠。”
“我們也不可能將這些法國人開辦的企業和工廠采用強硬手段處置,而撇開這些法國企業的話,我們能利用的地方就更少了。”
“同時法國在印度的殖民地安全性也不高,過去荷蘭人和英國人都曾經從法國人手里搶占過這些地區,最后又因為種種原因返還給法國。”
“而且這里的港口條件也不太行,就拿本地治理和加里加爾來說,其港口完全是依托通海的河流建設,沒有海灣,只有亞南條件稍微好一點,處在戈達瓦里河三角洲。”
印度的海岸線長度不小,甚至比東非本土的海岸線都要長,當然,這是將前世的緬甸,孟加拉,以及巴勒斯坦算在內的結果。
但是印度大部分海岸線過于平直,沒有港口建設條件,就拿東海岸來說,其平直度幾乎和東非的索馬里沿岸相當。
而這么多年過去,東非在索馬里海岸線建設的大型港口僅有摩加迪沙和基斯馬尤兩座。
東非的基建能力顯然是遠遠超過印度的,卻也沒有在本國索馬里地區的海岸線建設太多港口。
除了索馬里氣候干旱,沿海也沙漠地帶,人口少,經濟總量小以外,海岸線過于平直也是東非難以在索馬里海岸線開發新港口的重要原因。
這并不是東非對索馬里海岸線不重視,畢竟索馬里是東非的東北門戶,東非海軍一直想在索馬里海岸線附近尋找一塊區域建設軍港。
但是,沒有現成的海灣和港口的情況下,只能將摩加迪沙湊合著用,這也是摩加迪沙成為軍民兩用港的主要原因。
而印度海岸線的條件就和索馬里海岸線差不多,唯一區別是印度的氣候,人口,經濟體量要比索馬里強太多。
不過,摩加迪沙和基斯馬尤能發展起來,主要是依托謝貝利河和朱巴河,擁有可觀的經濟腹地,反觀印度,缺乏這種區域性大型河流。
亞南所在的戈達瓦里河倒是條件不錯,是印度中南部的最大河流,幾乎直達印度西海岸,但是航運條件不高。
發源自德干高原導致整條河流流經區域落差大,這一點類似東非的河流情況,所以適合發展水電,卻不適合航運。
而印度顯然又沒有治理這條河流的能力,英國人顯然也沒有這樣的計劃,畢竟如果要投資的話,恒哥流域和孟加拉地區更有價值。
對于羅根斯所言,恩斯特也是相當認同:“如果這幾個地方真沒有問題的話,英國人也不可能允許法國人控制了,而法國人也不可能將這幾個地方心甘情愿的交給我們。”
羅根斯說道:“是的,陛下,根據我們的調查,法國政府也并不重視這里,頂多是將這三地作為法國和東方貿易的物資補給點和船只停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