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針對印度地區,我的看法是借助當地復雜的民族,宗教,在未來將印度分成三到四個,甚至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并且要嚴防阿拉伯教在印度地區死灰復燃。”
為什么弗里爾要重點提到阿拉伯教,除了東非一貫對阿拉伯教勢力的警惕以外,其根本原因在于阿拉伯教最有可能威脅到東非的印度洋霸權。
在西方國家插足印度洋以前,阿拉伯教勢力廣泛分布在印度洋沿岸,就比如西部被東非消滅的桑給巴爾,索馬里諸國,布干達王國,亦或者目前印度洋北部沿岸存在的一干阿拉伯國家。
亦或南洋,包括馬來半島,加里曼丹島,東印度群島等存在的阿拉伯教國家或者地區。
試想一下,如果在具有強大思想統合能力的阿拉伯教影響下,形成一個地跨印度洋周邊絕大部分地區的阿拉伯教統一國家,那對東非而言絕對是一場災難,甚至不需要他們統一,只需要他們形成一個松散的聯盟,那都將改變整個印度洋范圍的權力構成。
而阿拉伯教恰好也是南亞次大陸上的優勢宗教,這并非虛言,畢竟近代史上最后統一印度的莫臥爾政權就是阿拉伯教政權,如今,印度不少土邦的統治者就是阿拉伯教信徒。
如果不是西方勢力的到來,那阿拉伯教必然會繼續統治印度,并且消滅掉印度本土的各種教派。
就拿前世21世紀的印度來說,即便孟加拉和巴基斯坦被分割出去,可印度依舊有著兩億多阿拉伯教人口,由此可見阿拉伯教在印度強大的競爭力。
畢竟前世印度政府對阿拉伯教的打壓不可謂不嚴厲,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產生如此多的阿拉伯教人口,正說明其頑強生命力。
弗里爾說道:“我們應該支持阿拉伯教以外的印度其他勢力發展,如果印度獨立并且成為阿拉伯教國家,他將直接成為南洋和中東阿拉伯教溝通的橋梁和樞紐。”
“所以肢解后的印度,必然要分為幾個有能力和阿拉伯教勢力對抗的國家,不管他們是印度教,錫克教,佛教亦或者天主教,甚至東正教,只要不是阿拉伯教都可以扶持。”
“除此外,我們也可以按照民族和種族支持印度內部勢力,就比如廣泛分布于印度南部的達羅毗荼人。”
“法國試圖交易給我們的三塊殖民地,正好處在達羅毗荼人范圍之內,我們可以通過虛構達羅毗荼民族,從而在南亞構建一個新的民族。”
達羅毗荼人其實就是印度最原始的土著,可能就是古印度文明的創造者,隨著雅利安人南下,達羅毗荼人被不斷征服,所以位于印度南部的達羅毗荼人勢力,反而更好的保留了祖征。
而達羅毗荼人也是棕色人種的代表之一,和南洋地區亦或者曾經澳大利亞的土著有些淵源。
弗里爾的想法就是恢復一個達羅毗荼人國家,至于方案,就像當初法國對外輸出民族主義,從而導致如今奧匈帝國半死不活一樣。
即便這個國家不能獨立,但只要他們能發揮出如今匈牙利的作用,拖住印度發展的后腿,對東非未來也是比較有利的。
當然,前世英國人以印度教和阿拉伯教為基礎,將印度分成兩個國家,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隔絕阿拉伯教的擴張。
在弗里爾的戰略里,印度顯然沒有這么重要,畢竟英國人這么做,是因為印度獨立后,英國基本插不上手。
而現在東非既然是一個“有能力”且有“責任心”的印度洋大國,自然承擔著對印度洋沿岸阿拉伯教勢力打擊的重任,并且只要東非不衰落或者政權更迭,這種情況就會一直維持下去。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