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艦隊能把司令部放在富查伊拉就很說明問題,富查伊拉就在阿拉伯半島的陸地上,還有第四艦隊所在的普吉島和中南半島也僅隔著一道狹窄的海峽。
東非七支艦隊中,只有第七艦隊的司令部放在加里曼丹島,但是加里曼丹島上可不僅只有東非,北部還有英國的殖民地,這也是第七艦隊準備遷往勿里洞島的原因之一。
而第七艦隊屬于太平洋艦隊管轄,太平洋艦隊下轄區域里可選擇地點多,這是東非其他兩大艦隊所不能比擬的。
所以這樣一看,作為一座小型半島的卡塔爾,反而比東非大部分海軍基地所處的位置更加具有優勢。
“卡塔爾!”洛馬奇說道:“這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卡塔爾的港口條件比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幾個軍港都要好的多,而且優良港灣卡塔爾還有多個,當然,最重要的是卡塔爾擁有北部灣領地所不具備的天然深水港,如果能占領卡塔爾,那我們就能依托卡塔爾,建設一座大型軍港,供戰列艦等大型戰艦停泊。”
第三艦隊對區域內的國家自然十分門清,所以卡塔爾的自然狀況如何,洛馬奇等第三艦隊指揮官心里很清楚。
普拉托說道:“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我們出兵卡塔爾的話,是否會引起英國人的忌憚,進而引發不必要的外交和軍事沖突。”
洛馬奇否定的說道:“應該不會,卡塔爾雖然是英國的保護國,但實際上卻是十分貧窮的地方,如果不是為了維持卡塔爾的穩定秩序,英國人估計都不想搭理這個地方。”
20世紀初的卡塔爾有多窮,毫不夸張的說,卡塔爾人的生活水平還不如非洲草原上的土著。
卡塔爾的經濟支柱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規模小的可憐的游牧業,其次是對其十分重要的捕魚業,最后則是卡塔爾最重要的經濟收入采珠業。
游牧業是阿拉伯人的老本行,大多數阿拉伯教國家,土地貧瘠,沒有豐富的和穩定的草場,所以為了維持牲畜的生長,只能不斷在遷徙過程中,尋找稀疏的草地發展放牧養殖。
卡塔爾有少量的綠洲存在,這也是卡塔爾人早期生存的基本保障,但是卡塔爾面積不大,這些綠洲并不足以支撐其發展壯大,即便配合捕魚業也只能維持少量人口生存。
根據東非的情報數據顯示,卡塔爾總人口僅有兩萬人左右,而眾所周知,阿拉伯教是鼓勵生育的宗教,反觀卡塔爾人口,就可以知道卡塔爾人所面臨的殘酷生存環境。
其實,按照卡塔爾現在的人口規模,這也已經很多了,如果只靠游牧和捕魚的話,卡塔爾能維持在一萬人水平就到頂了。
而卡塔爾人口之所以能達到兩萬人,主要靠的是兩點,也就是采珠業和打家劫舍。
采珠業是波斯灣沿岸的重要產業之一,在過去珍珠基本上只能通采集獲取,在卡塔爾就有數千人靠著采集珍珠過日子,通過采集珍珠,再和周邊地區進行貿易,換取必備的生存物資。
而打家劫舍就更簡單,就是盛行在波斯灣的海盜,這也算是阿拉伯人的傳統行業之一,東非的北部灣領地,過去就被稱為海盜海岸,卡塔爾,巴林等鄰近國家也不意外。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海盜對阿拉伯半島沿岸的阿拉伯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