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英國的人口,能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主要依靠的是印度,所以不管是計算英國,還是將印度單獨拎出來對比,都不影響東非世界第三人口大國的地位。
而這份數據,也并不包括東非的殖民地人口,畢竟東非并不關心或者說有重視殖民地的具體人口數目,殖民地人口向來都是比較粗糙的,東非政府也不會認真核查。
畢竟,單單是本土的人口核查工作,就已經讓東非政府部門疲于應付,還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在核查殖民地人口,那就太為難東非政府工作人員了。
一般,東非殖民地人口普查工作,都是由殖民地政府自行解決和上報,東非政府只要有一個大概了解即可,對于東非政府而言,只要殖民地人口越多越好,畢竟殖民地是恩斯特建設的未來東非人口蓄水池,用來應對未來本土老齡化等問題。
所以,只要能夠確定殖民地人口一直處在增加狀態,就能達到恩斯特的心理預期,而事實上,東非的殖民地人口想不增加都很困難,這并不需要東非政府提供大量支持。
畢竟能移民到東非殖民地的人口,其生育水平不會比本土低,即便殖民地生活水平和東非本土相差甚遠也是這樣。
相較于殖民地,本土的人口數據顯然對恩斯特更有意義,而在得知東非人口突破一億六千萬后,恩斯特確實很開心。
雖然,這個數據僅僅是按照戶籍記錄進行統計的初核結果,并不一定準確,但是最終東非的人口數據和這個數據應該大差不差。
到了這個人口規模,就是多幾百萬或者少幾百萬人口,影響對東非而言都已經十分弱了。
不過,大概率最終的數據應該會比初核結果更高,所以一億六千萬僅僅是一個保守數字。
恩斯特說道:“我國的人口突破到一億六千萬,這也坐實了我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三大國的事實,而人口就代表生產力。”
“城市人口突破五千萬,在全世界恐怕也就只有美國能夠達到這個水平,甚至我國城市人口比法國或者英國本土人口都要多。”
1918年,美國的人口大約在接近一億人水平,但是美國的城市化水平比東非要高,甚至可能接近百分之五十的水平,這也就意味著美國的城市人口,很有可能也在五千萬左右。
當然,這樣一來東非城市人口僅比美國多出五百萬左右,顯然有些不符合常理,畢竟東非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工業大國,而東非的工業發展質量是稍微遜色于美國的。
也就是說美國的工業利潤在同體量下是要高過東非,更何況美國的服務業和金融業也比東非更加發達,這些產業同樣可以支撐城市的發展。
所以,在綜合因素下,如果東非城市人口僅比美國多五百萬,那東非的工業產值想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就有些說不過去了,畢竟東非的工業發展質量并不如美國。
很快,恩斯特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對國家統計局局長朗富爾特說道:“我國的城市人口應該不止于此吧!畢竟幾年前我們的工業產能就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國家統計局局長朗富爾特說道:“陛下的疑惑,其實我們很清楚,但是這并非我們工作上的失誤,而是正常現象。”
“這次我們僅僅是統計了城市戶口的初步數據,所以最終得出了城市人口占比百分之三十四這個數值,但是早在很多年前,我國城市化水平就突破了百分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