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加上常住人口,那東非城市肯定會比統計數據更多一點,但是也不可能多太多,就拿東非第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市而言,算上常住人口,頂多也就不到兩百萬。
就按照兩百萬計算,紐約人口還是比兩個達累斯薩拉姆都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東非城市發展模式和美國等國家的不同。
畢竟東非全國人口比美國還要多幾千萬,經濟體量和工業規模也比美國稍大,如果想建設一座倫敦或者紐約類型的世界級大都市完全是有能力的。
除了缺乏人口超過五百萬的國際大都市以外,東非百萬人口城市的數量也很稀缺,也就和俄國處在同一水平,雖然俄國只有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兩座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
但是這兩座城市的人口可能就和東非僅有的三座人口破百萬的城市相當。
而俄國的經濟,工業和交通可比東非要落后的多,所以東非的城市顯然不可能只是這種水平。
而事實上,東非擁有的中等規模城市處在世界前列,在東非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城市就有十四座,除此外還有大量人口不足五十萬的中小型城市,就比如新漢堡港市人口只有三十多萬,但是工業水平并不低。
也就是說除掉達累斯薩拉姆市,蒙巴薩和哈拉雷,東非人口在五十萬到一百萬之間的城市依舊有十一座。
而同時期的俄國,這個級別的城市只有伏爾加格勒一座,換種說法,就是俄國人口五十萬以上的城市只有三座,分別是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伏爾加格勒。由此可見俄國的工業化程度低到了如何令人發指的地步。
在20世紀初,人口超過十萬的城市就已經足以算規模比較大的城市了,這一點尤其是在歐洲比較突出,就比如德國,在一戰前人口超過十萬的城市將近有五十座。而同時期的俄國,人口超十萬的城市大約七十多座。
所以,姆貝亞市八十多萬人口,放在世界范圍來看也是少有的大城市,如果算上常住人口,那姆貝亞市人口應該能輕松突破一百萬。
這樣一來,東非人口在百萬以上的城市可能不比美國少多少,但是整體上應該還是沒有美國多,除了數量差距以外,人口可能更不如美國,畢竟一個紐約就有五百萬以上人口,頂得上達累斯薩拉姆市,蒙巴薩市和哈拉雷市之和了。
而這么一想,英國的倫敦則更加恐怖,要知道戰前倫敦人口就高達七百多萬,而英國本土的總人口也不過才四千多萬。
相對于英國和美國的城市發展模式,東非國家行政干預城市發展,是如今城市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除此外,東非地理也促成了這種模式發展。
比如英國,國土面積小,可利用土地少,所以人口集中到倫敦反而比較合適,而美國大城市集中于東海岸和五大湖區,這也很合理,美國西部氣候相對來說比較惡劣,地形也比較崎嶇復雜,所以無法承載太多的人口。
而東非的東西海岸,差異就相對小許多,談不上誰優誰劣,所以人口分布相對均衡。
面對伊庫提市長的感慨,波西米亞省圭魯市的市長瓦倫西肯定道:“姆貝亞市是全國重工業城市中轉型最早的一個。”
“再加上姆貝亞發展相對比較早,產業更加齊全,而且交通位置也十分突出,所以相對發達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