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點,會議正式開啟。
本次倫敦海軍會議的主要爭議點并不在歐洲,反而是英國和東非,美國,日本三國的博弈較為激烈。
在歐洲方面,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為一戰中海軍表現不佳的原因,反而對海軍不太重視。
畢竟,戰前德國海軍發展本身就受到了威廉二世個人的深刻影響,在威廉二世之前,德國從來都不是一個重視海權的國家,而一戰中,德國海軍即便規模世界第二,卻也無法突破地理的限制,這樣一來,即便威廉二世再不開竅,也不會再盲目追求大海軍的夢想,這是性價比的問題。
至于奧匈帝國,從始至終就不是海權強國,即便在最近一次海軍競賽中,其海軍也并不受到重視,制定的海軍計劃也是列強中最保守的。
而法國,英國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法國大力發展海軍,有了一戰中結下的“友誼”,至少英法矛盾已經被德國在一定程度上瓦解。
除此外,英國也希望繼續和法國展開合作,從而對抗東非,美國,日本這些新的海洋強國,進而穩定舊有的國際秩序,畢竟舊國際秩序下,英法兩國是受益者。
最后,法國的國力已經無力支持法國在海洋政策上做出更加積極的作用,所以英國人很清楚,即便不對法國海軍進行限制,法國在兩國合作中,也只能起到輔助而非主導作用。
因此,英國的大衛首相在會議上發言道:“世界大戰的教訓,告訴我們各國海軍的規模擴張和軍事競賽,對歐洲和世界和平造成了巨大危害。”
“世界各國應該縮減本國的海軍規模,不再建設新的軍艦,避免新一輪海軍競賽的發生,我們英國愿意做出表率,停止在海軍領域的無限制,不合理競爭。”
“而世界各國,也應該按照本國的國情,以及出于國際社會穩定的需要,制定相應的海軍發展戰略。”
“就比如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國海洋的主要權益在波羅的海和亞得里亞海,所以兩國的海軍從一開始就不應該以超出自身需求的盲目計劃進行建設,這一點,奧匈帝國就做的很好。”
“而我們英國作為世界海洋秩序的主導者和維護者,本身就是海洋國家,且擁有大量海外領土和利益,理應占有最大的海軍比例。”
“法國亦是同理,法國一直都是世界重要的海軍大國,同時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利益需要維護,在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兩國理應占有歐洲第一和第二的海軍比例。”
這里大衛首相將英國特意放在世界和歐洲兩個范圍進行了論證,也就指明著歐洲第一,也就是世界第一,更是單指英國皇家海軍在世界的地位不可動搖。
而法國,就算英國想扶持法國海軍做世界第二,法國也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只能做歐洲第二。
隨著,大衛首相的第一段發言結束,其他國家將目光集中在德國和奧匈帝國代表身上。
但是很遺憾,沒有從兩國代表那里看到“憤怒”,“不甘”等負面情緒,這讓其他國家,尤其是日本和美國心里升起了不好的預感。
而之前參加過兩次秘密和平會議的國家,早就對此在心里有了預案,自然不會對英國人的方案出來指手畫腳。
對于各國代表的反應,英國的大衛首相十分滿意,他接著說道:“除此外,歐洲也只有一個大國,也就是俄國暫時無法落實,不過我們都很清楚,對于俄國的打壓和封鎖,是在座各國的基本任務和職責,不過這不是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之后我們會就俄國問題,進行一次專門的會議,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