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德國工業發達,但是體量太小,尤其是戰略縱深和地緣上的劣勢帶有致命性。
而排除這兩個歐洲大國,其他國家更無法和東非,美國競爭。
最后則是俄國,不過俄國不是純粹的歐洲國家,東非政府將其單獨列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不過,現在俄國主要是意識形態上的威脅太大,至于綜合國力方面,只能說有潛力,即便如此,俄國看著意識形態武器,也足以讓世界其他國家重視了,尤其是德國和奧匈帝國。
恩斯特說道:“從這一點來說,歐洲流感打亂了全世界的節奏,這也給未來世界格局帶來了不確定性。”
“本來,按照正常情況,在戰爭結束后,世界各國應該就對俄國進行聯合武裝干涉,現在卻因此不能成型。”
“而我們無法預估獲得喘息的俄國工黨政權,會取得怎么樣的發展,對未來歐洲和世界格局的沖擊程度如何。”
當前階段的世界工黨,是一個喜歡主動出擊的世界政治力量,在全世界范圍輸出其意識形態,而有了俄國作為大本營之后,這就為世界工黨在全世界的顛覆活動提供了后勤支持和保障。
如果不是歐洲大流感的突然爆發,這個時候帝國主義國家早就和俄國真刀真槍的干上了。
兩者的關系是非黑即白,生死仇敵,你死我亡,不可共存的,當然,東非在恩斯特領導的情況下,顯然和一般的帝國主義國家稍微有些區別,但二者顯然也是敵對關系。
當初,東非如果出手的話,肯定足夠讓俄國工黨喝一壺的,不過這又會影響到整個世界格局的變動,畢竟如果東非被俄國拖住的話,歐洲現在可能依舊處在戰爭狀態,而戰爭狀態下,總會發生一些意外,就比如催生出新的工黨政權。
工黨政權的誕生,本來就帶有一定的意外性,比如巴黎工黨建立政權是因為普法戰爭,俄國工黨奪取政權靠的是一戰,東歐各國工黨政權是二戰……
總結來說,工黨國家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斗爭下,才讓各國工黨有了可乘之機。
當然,帝國主義的矛盾,說到底是各國上層階級的矛盾,而各國工黨是下層階級意志的代表,所以團結底層民眾是工黨的主要手段。
如果,帝國主義國家直接團結的話,那工黨國家出現的可能性將會大大降低,但是,帝國主義國家團結顯然也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俄國工黨奪取政權之前,在沒有統一敵人的前提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狗腦子都能打出來,畢竟剛剛過去的一戰就是證明。
想到這里,恩斯特說道:“疫情和經濟危機雙重影響下,現在世界局勢將暫時定格一段時間,我們也要盡快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現在世界各國因為歐洲大流感的原因,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自然也沒有閑工夫找其他國家的麻煩,帝國主義國家和俄國都是如此。
“對于歐洲大流感,在今年年底之前,我們都要嚴格限制其進一步惡化和發展,度過其最嚴重的階段。”
“等到明年,不管如何,我們都要全面在經濟領域發力,現在五五規劃已經受到了拖累,不可能因此就一直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