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西羅季涅這個從農村來的年輕人看來和搶錢沒有區別。
而他的表哥杰伊卡掙得更多,加上工資的話,就是一些重要企業和單位的小主管,都沒有杰伊卡收入高,雖然杰伊卡的收入并不干凈,但是那些企業和單位的小主管就不克扣下屬和工人的薪水么?
杰伊卡對表弟說道:“好日子還在后頭呢!趁著現在,能多撈一點,就多撈一點,手快有,手慢無,反正大家都這么干。”
聽表哥這么一說,西羅季涅忍不住心動道:“那表哥我們今天不如繼續加班?”
西羅季涅的所謂加班,自然是繼續撈外快,而杰伊卡對此道:“那是當然,現在是戒嚴時期,是最好撈油水的時候,而且有上面放權,我們也不用像平時一樣束手束腳,今天我們再多收一條街道。”
于是兄弟二人急匆匆的開展了下半場的工作,一直搞到晚上八點,街道上基本沒有再營業的地方。
20世紀初的西切斯拉夫市,在烏克蘭雖然算是一座大城市,但是顯然要比其他國家落后許多,所以夜生活并不豐富。
過了七點之后,絕大部分商鋪就關門了,這也就是夏季,如果是冬天,關門時間只會更早。
畢竟烏克蘭的電力普及程度遠低于英國,法國等列強國家,更是遠不及德國,美國和東非這種電力強國。
所以想象一下,到了冬天白雪皚皚且黑暗的夜晚,除了少部分高端消費場所以外,絕大部分商鋪只能選擇關門閉店。
除了這些客觀因素限制以外,烏克蘭的治安也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剛剛結束兵荒馬亂不久的烏克蘭。
所以就算真像美國和東非城市那樣普及了照明,也沒有普通人敢夜晚在寒冷的大街上閑逛。
而在夜晚營業的地方,顯然不是杰伊卡和西羅季涅這種小人物能覬覦的,要么是高端消費場所,要么是真由黑惡勢力經營的賭場。
前者關系到西切斯拉夫市的權貴,后者也不是杰伊卡和西羅季涅敢招惹的,搞不好第二天就會暴尸街頭。
總而言之,杰伊卡的在西切斯拉夫市生存的信條就是欺軟怕硬。
而根據欺軟怕硬的原則,敢于斗爭和政府對抗的工黨組織,顯然也在其中,所以如果真遇到工黨,那杰伊卡大概率也會裝作沒有看見,選擇跑路。
而像杰伊卡這樣心態的人員,在烏克蘭政府大有人在,所以西切斯拉夫市想要把工黨一網打盡,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于是,就在西切斯拉夫市反工小組“積極”工作的時候,烏克蘭工黨和俄國工黨也在積極謀劃著在西切斯拉夫市的新一輪運動。
在西切斯拉夫市的一處民居里,俄國的特派員馬林科夫正在向眾人詳細的介紹著當前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