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羅申科的話也證明了一點,那就是烏克蘭政府高層目前對于俄國的態度主要是以被動防御為主。
雖然烏克蘭政府很清楚,俄國是烏克蘭的生死大敵,但是他們也不想馬上和俄國對上,尤其是在各國只資助武器和物資,幫助烏克蘭訓練軍隊,卻不出兵的行為,這讓烏克蘭十分沒有安全感。
而事實上不是英法德奧不想出兵,而是沒有能力出兵,剛剛經歷過一戰的歐洲各個大國,如今國內厭戰情緒很高,還沒有走出戰爭的創傷。
如果再加入一場戰爭之中,那就有極大的概率徹底引發各國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從而動搖統治根基。
除此外,帝國主義之間的勾心斗角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經歷過一戰之后,英法德奧的士兵就不可能團結在一起對抗俄國軍隊。
光是想一想,昨天還因為陣營不同而打的你死我活,今天就轉變態度,變成親密無間的戰友,這種事怎么也不可能發生。
所以,各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只能停留在軍事援助上,卻不能真的下場。
……
莫斯科。
烏克蘭不希望馬上和俄國對上,但是俄國工黨政府顯然不這么想,而且和烏克蘭政府的想法有很大的區別。
俄國工黨雖然痛恨波蘭這個上躥下跳的小丑,但是弗拉基米爾等俄國高層從實際角度出發,還是更想先收復烏克蘭。
而之所以如此,沒有其他原因,那就是烏克蘭對俄國的重要性,遠在波蘭之上。
首先,烏克蘭是沙俄時代重要的糧倉,而俄國雖然國土面積廣闊,但是氣候原因,大部分國土都不利于農業發展,所以從糧食安全的角度考慮,俄國就不可能放棄烏克蘭。
其次,烏克蘭東部,也就是第聶伯河東岸,原本是俄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所以俄國政府必然要收復這一區域。
最后,烏克蘭關系著俄國的出海口問題,隨著烏克蘭的丟失,俄國同時失去了克里米亞這一重要地區。
所以,從這幾個角度來看,烏克蘭的重要性遠在波蘭之上。
1921年8月21日。
弗拉基米爾在莫斯科召開了軍事會議。
“如今,波蘭和烏克蘭等地區在帝國主義國家的扶持下,正在被迅速武裝起來,而我們在這些地區的安插的人員已經做好了準備。”
“所以,我認為現在是我們收復烏克蘭,波蘭以及波羅的海地區的良好時機,否則未來,我們再想奪回這些失地,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