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萊恩對哥里肖恩說道:“這幾年,國家在對市場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格,不僅涉及到商品質量,還有生產設備和技術更替,經營狀況,資金情況,工人福利待遇等等。”
德萊恩的話可以說在哥里肖恩的頭上澆了一盆冷水,畢竟任何企業都不喜歡政府干預和指手畫腳。
哥里肖恩對德萊恩詢問道:“難道政府連我給工人發放多少工資也要管?我給他們提供生計,他們為我工作,本來就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所以,政府應該學習美國和歐洲,減少對市場的干預才行,這并不利于經濟的活躍發展。”
德萊恩對哥里肖恩說道:“哥里肖恩先生,你的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我們當然也希望企業能夠健康的發展,但是企業應該自覺的遵守國家相關規定,承擔社會義務。”
“就你所說的歐美國家問題,我們東非市場確實在活躍度上比他們差,但是近幾十年的發展證明,東非的經濟制度同樣是有優越性的,要不然我們國家怎么可能如此短的時間里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國。”
“你說經濟活躍度,而事實上,東非經濟增速最快的一五計劃和二五計劃期間,國家經濟完全由國家主導安排,不照樣取得了輝煌的經濟成就。”
“我承認這些年市場經濟興起后,很多私人企業飛速發展,但你們能飛速發展的前提是建立在東非過去幾十年經濟建設的基礎上,東非國有企業為國家夯實了牢固的基礎。”
事實上,在東非這個國家,同樣有不少計劃經濟的支持者,畢竟,東非計劃經濟的結束,并不是因為當時經濟出現了問題,而是因為政府的主動調整。
所以,計劃經濟時代給東非國民塑造的記憶,整體上是東非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雖然也有一些問題,但是相較于貢獻而言,瑕不掩瑜。
所以,德萊恩用計劃經濟時代的例子來反駁哥里肖恩,這讓哥里肖恩完全無話可說,雖然他是市場經濟的受益者,但是他也不能睜著眼說瞎話。
畢竟,東非徹底結束完全計劃經濟時代,也才過去不到十五年時間,東非民眾的記憶可不是那么容易更改的。
德萊恩說道:“而且,你們配合國家的工作,這并非壞事,如今世界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強者才有活下來的希望,所以推動自身競爭力進步,比如在技術或者生產效率上擁有競爭力,才能更好的參加市場競爭。”
“當然,這也和如今社會發展需要有關,我想哥里肖恩先生,你也應該清楚,如今歐洲各國的情況。”
“之所以,如今歐洲各國工黨分子活躍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因為企業和工人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所以為了避免帝國走向俄國的后塵,我們的企業給予工人一些利益,這不僅不過分,反而是合情合理的做法。”
“畢竟,工人不好過了,他們就有可能被工黨分子策反,如果真的讓帝國變成俄國那種情況,恐怕你們現在已經被吊在路燈上,或者游街示眾了。”
德萊恩的話讓哥里肖恩心里一緊,不過他還是嘴硬道:“我也沒看到東非有什么工黨分子活躍的情況,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德萊恩呵呵一笑,雖然警告道:“信不信由你,我們也不是要故意刁難你們,而是為了國家的健康和穩定發展,總而言之,你們工廠的問題很多,我建議你翻一翻政府這幾年新出臺的政策,做好整改工作,下次我們還會來進行調查,如果依然選擇無視,那我們只能按照規章制度,以及法律辦事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