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人口領域來說,初步統一后的意大利就已經不遜色于法國,而在工業等方面,意大利也自動超過西班牙等國家,成為如今歐洲綜合實力排名第六的國家。
西班牙自上個世紀末成為列強守門員以來,這些年依舊是列強中發展最為緩慢的一個,甚至不客氣的說就是一直在吃老本。
所以,僅僅是初步完成統一的意大利,就自動超過西班牙成為歐洲第六強大的國家,而等到貝尼托正式整合意大利的資源后,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差距恐怕還會被拉大。
而今歐洲列強的按照排名,分別是英國、德國、俄國、法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這七個國家,不過相比較于前面五個歐洲傳統豪強,意大利和西班牙都具有一定的爭議性。
但是,相較于意大利和西班牙來說,位于它們之下的國家,發展情況更慘不忍睹。
就比如初步統一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兩國的年鋼鐵產量都在幾十萬噸水平,而同時期遠東帝國年鋼鐵產量也就在幾萬噸水平浮動,在特殊年份甚至可能不到萬噸。
奧斯曼帝國年鋼鐵產量甚至只有幾千噸,不過,奧斯曼帝國人口僅有兩千多萬,在人均鋼鐵產量上反而超過了遠東帝國。
不過即便如此,他們的鋼鐵產量也僅僅是列強的零頭,但就是這個零頭,也超過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畢竟在非列強國家中,遠東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已經算最強大的了。
至于鐵路,紡織業,軍事實力等數據,他們和意大利、西班牙相比更是慘不忍睹。
總而言之,這個時代歐洲國家的下限很高,所以即便初具規模的意大利,成為列強的一員也毫不例外。
就此,世界格局正式進入“十日當空”狀態,除了歐洲的七個列強以外,美亞非各有一個列強國家,也就是美國,日本和東非,這十個大國,堪稱20世紀世界人民的“福報”。
當然,在這些“福報”里,還包括一個另類的俄國,不可否認俄國對于帝國主義國家是排斥的,但是他本身的體量和實力,完全符合列強標準。
……
1924年6月18日。
倫敦。
英國首任工黨首相麥克唐納,很快就收到了意大利方面的情報,而麥克唐納兼任英國的外交大臣,所以對于國際層面發生的變化,能很快收到消息。
而且,意大利王國本來就是英國向來重視的盟友之一,兩國有著穩定的長期合作,所以僅僅在貝尼托統一意大利的第二天,“六月事變”的詳細過程,就擺在了他的辦公桌上。
“沒想到意大利的首相貝尼托居然如此膽大妄為,居然敢頂著如此大的風險深入險境,從而實現意大利的統一,確實是一位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