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我們應該邀請統一后的意大利重新加入國聯,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意大利王國一票,那不勒斯王國一票。”
至于教宗國,自然是不可能加入所謂國聯的,畢竟教皇和教宗國的情況特殊,前世梵蒂岡也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成員,而只是觀察員國也是因為如此。
所以,在此前只有意大利王國和那不勒斯王國加入了國聯,而現在意大利統一了,那不勒斯王國也就不復存在,不過統一后的意大利顯然會在國聯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麥克唐納就說道:“統一后的意大利,可以先稱為國聯的非常任理事國,也就是和奧匈帝國,巴西一樣的位置。”
在此前,不管是意大利王國還是那不勒斯王國,都算不上大國,所以兩國都是國聯的普通會員,而統一后的意大利,天然成為非常任理事國,能夠對國聯的決策起到巨大作用,后續,如果意大利能夠進一步成長,那成為國聯的常任理事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總體來說,麥克唐納政府打算對初步統一的意大利進行拉攏,實際上,就目前英國的狀況來說,不管是哪個政黨執政,都會對意大利進行拉攏。
區別在于,麥克唐納更多考慮的是歐洲整體和平,而其他執政黨可能更傾向于制衡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角度出發。
畢竟,現在的德國和奧匈帝國確實強的有些過頭了,這很容易讓英國人產生憂慮,而統一的意大利,就能極大緩解英國的外交困境。
這樣,英國在均衡歐洲的可用棋子也就多了一顆,畢竟體量不夠的國家,是不能成為棋子的,反而容易變成英國制衡目標的經驗包。
于是,在1924年6月末。
貝尼托剛剛鞏固勝利成果,英國首相的祝賀信就送到了意大利,并且英國政府層面,對貝尼托和平統一意大利公開贊賞。
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在道德層面找貝尼托的茬,畢竟貝尼托的統一方式是和平的,而這也讓貝尼托在整個意大利的個人威望進一步提升。
緊隨其后,法國也發表了對于貝尼托統一意大利的積極看法,畢竟這個時候的法國,更加迫切的希望意大利能夠堵死奧匈帝國西進的通道。
曾經,法國和奧匈帝國都想吞下意大利這塊戰略要地,但是現在法國已經沒落了,而奧匈帝國至少明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依舊堅挺。
所以,現在的歐洲,沒有哪個國家能比法國更加迫切的希望看到意大利統一,法國已經注定吃不到蛋糕,更加不希望奧匈帝國吃的下。
而德國對于意大利的統一,態度比較曖昧,唯有奧匈帝國對于意大利統一十分苦惱和厭惡,但是,奧匈帝國卻失去了最佳干預的時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意大利崛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