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雖然國際社會比較松散,但是同樣存在列強國家所構建的輿論霸權體系,而在國際交往和文化傳播領域,英語系國家占據絕對的優勢。
除了英國和美國兩個頂尖強國支撐以外,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比如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等,僅僅印度一地,就足以讓英語的覆蓋人口增加近三億。
而談及英語的影響力還要算上那些有英語國家資本背景的新聞媒體,就比如遠東帝國比較知名的《申報》,創始人就是英國商人,而這僅僅是英國資本在遠東帝國比較有代表性的報紙之一。
所以,綜合英語覆蓋的人口,國家數量,還有影響力等等,暫時都不是其他語言所能碰瓷的。
而英國也借助這一點,企圖在全世界范圍組織起了一張強大的輿論霸權網絡,這張網絡曾經就給東非造成過不少麻煩。
而這也進一步推動了東非構建以德語為核心的文化和輿論霸權體系的想法。
……
布達佩斯。
在德語國家組織會議開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全世界的焦點依舊集中在匈牙利地區。
匈牙利工黨面對奧匈帝國的圍剿,也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舉措,在布達佩斯工黨政府匈牙利斗爭辦公室里,庫恩正在和他的同僚們商討目前的戰爭形勢。
“如今奧匈帝國西部和北部的軍隊正在向著科馬爾諾集合,在科馬爾諾有船廠和鐵路橋聯通兩岸,一旦讓奧匈帝國軍隊在這里站穩腳跟,他們往南可以壓縮我們政權的活動空間。”
“往東更是可以順著多瑙河,兵鋒直逼布達佩斯,所以我們要搶在奧匈帝國集合前占領科馬爾諾。”
科馬爾諾前世是屬于斯洛伐克的一座城市,在一戰前,當地屬于匈牙利領土,在奧匈帝國解體后,匈牙利也遭到肢解,所以科馬爾諾這座重要交通樞紐也被割讓出去。
其距離布達佩斯不到百公里,位于瓦赫河和多瑙河匯流處,同時也是奧匈帝國鐵路和多瑙河交匯的一處節點。
不管是奧地利還是斯洛伐克等方向來的奧匈帝國軍隊,必然要優先奪取此地,從而威脅布達佩斯的安全。
所以,匈牙利工黨領袖庫恩等高層自然不可能對這一戰略要地視而不見。
匈牙利紅色民警隊總指揮瓦爾加說道:“庫恩同志,我建議在奪取科馬爾諾后,直接炸掉當地的鐵路橋,從而阻止奧匈軍隊的南下,同時我們應該組織更多的兵力,在科馬爾諾進行堅守,奧匈帝國本身的工業發達地區,就在西部和北部。”
“這也意味著我們東北方向的軍事壓力最大,所以,想要守住科馬爾諾,兵力不應該少于五萬,后續還要考慮到德國可能干預的因素,因此還要時刻準備對西北方向戰線進行增援。”
所謂的紅色民警隊,也就是現在匈牙利工黨組織的軍隊,用于取代過去匈牙利的軍隊和警察,所以瓦爾加相當于目前匈牙利軍隊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