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的經濟在帝國主義國家中,本身就處于比較脆弱的行列,以前還有俄國給奧匈帝國墊底,可惜沙俄已經去見了上帝,至于蘇聯的經濟,人家現在不玩這套了!
奧匈帝國的經濟也就只能和西班牙比爛了,當然,這種脆弱并非指奧匈帝國經濟不強。
而是奧匈帝國的經濟,就像其政治一樣,存在巨大的割裂感,資源無法有效整合,就奧匈帝國本身的地理,資源,底蘊等等,都不比德國差,但如今兩國的經濟狀況可謂天差地別。
地理上,德國和奧匈帝國各有所長,都處于歐洲腹地中央的位置,一個背靠波羅的海,一個瀕臨地中海,不過德國在西北角還有一點土地挨著大西洋。
面積和地形上二者相差也不大,現在德國也有六十萬平方公里,奧匈帝國將近七十萬平方公里,都有山地和開闊的平原,而且奧匈帝國的匈牙利地區,農業條件比德國還要好上一些,緯度更低,光熱條件更適合谷物種植業發展,所以,二者在地理條件上不分伯仲。
資源方面,雖然奧匈帝國沒有德國魯爾區那樣的超大型煤礦分布,但自給自足完全不是問題,同時,奧匈帝國在資源種類上,比德國更加多樣,其中就包括德國夢寐以求的石油資源。
底蘊上,奧匈帝國的前身,奧地利帝國可比當年諸國林立的德意志強大的的多,德國還沒統一前,就已經是歐洲大陸的棋手之一,當年德意志的許多國家,都要認奧地利做大哥。
毫無疑問,奧匈帝國有成為現在德國那樣強大國家的一切基礎,但偏偏二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就以經濟層面來說,普魯士還沒有統一德意志的時候,就已經通過關稅同盟整合了小德意志地區的市場,而奧匈帝國直到今天,國內市場都可以分為兩部分,奧地利和匈牙利。
在匈牙利叛亂以前,匈牙利有自己的財政,甚至為了和奧地利對著干,專門出臺一些和奧地利相左的經濟政策,這也導致了匈牙利地區,如今依舊是農業占據主導。
在奧匈帝國內部的匈牙利,可不是前世獨立后的匈牙利,前世匈牙利的面積不到十萬平方公里,而奧匈帝國治下的匈牙利面積超過三十萬平方公里,幾乎占據奧匈帝國一半的面積,這還沒有算上此前奧地利和匈牙利共管的波斯尼亞地區。
這也就意味著半個奧匈帝國,實依舊處于農業社會,只有奧地利統治的那部分才算工業國,這種情況下,奧匈帝國能和德國在經濟和工業上相提并論,那才不正常現象!
20世紀以來,國際糧食市場一直都處于低迷狀態,而奧匈帝國這種農業經濟大國,經濟自然也好不起來。
同時,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的差距,事實上就是帝國內部地區工業和經濟發展不均衡,這種不均衡,不僅容易引發經濟問題,同時容易引發政治危機。
美泉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