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產量加起來也無法和東非,美國相比,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還是缺乏石油,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歐洲還有一種所謂的“木氣”汽車,被各國研發出來,這種“木氣”汽車,以木材為燃料,使得木材在缺氧條件下加熱,分解產生一氧化碳、氫氣和少量甲烷等可燃氣體。
而毫無疑問,在該種技術上最先進的就是德國,畢竟德國可是在一戰中,吃盡了被封鎖的苦頭,因此保障能源安全和獨立性,一直都是德國攻克的主要方向之一。
而蘇聯不缺石油,但它的汽車工業起步太晚,石油開采能力也有待提高。
在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石油工業項目占據重要地位,蘇聯政府的目標是將石油產量提高一倍,從原本的一千多萬噸,提升到兩千多萬噸水平。
一方面,這有利于為后續蘇聯工業化提供穩定能源保證,另一方面,如今蘇聯石油出口是最重要的創匯途徑,占到蘇聯外匯來源的近兩成。
1929年,蘇聯的石油產量約為一千一百六十萬噸左右,而其中出口就高達四百五十萬噸左右,絕大部分出口到歐洲市場。
而在蘇聯一五計劃中,石油工業建設資金就占到國家工業總投資的百分之八,并且計劃建立石油工業聯合體,直接隸屬于國家經濟委員會管理,由此可見蘇聯政府對石油工業的重視程度。
蘇聯石油目前的最重要的產區有兩個,一個是傳統石油產區,巴庫油田,然后是新興石油產區,格羅尼茲油田,后者的產量已經提升到全國總產量的百分之二十上下。
除此外,蘇聯也在勘探新的石油產地,就比如未來的第二巴庫油田,如今已經發現其雛形。
美國和蘇聯的這種資源稟賦,不得不說,就算現在的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東非也要羨慕,兩國的石油產區基本分布在本國境內,而東非的產量對殖民地和海外投資,依賴比較大。在和平時期,東非自然不缺乏石油來源,可一旦陷入戰爭,那東非的海外石油供應就可能面臨挑戰。
……
1930年3月4日。
委內瑞拉,加拉加斯。
自從20世紀以來,東非資本的大規模涌入,這讓委內瑞拉這個原本相對落后的南美國家,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1929年,其首都加拉加斯人口突破三十萬,全國人口更是超過三百五十萬,相比歷史同期,委內瑞拉的總人口比前世多了近四十萬規模。
而這些多出的人口,大部分是東非政府引導的結果,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東非政府向委內瑞拉輸送了大量移民,并且,隨著20世紀,東非對委內瑞拉教育的投入,1930年,委內瑞拉說德語的人口甚至突破了三十萬人,并且還處于增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