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的學生張樹林問道:“教授,既然庫夫拉地區的環境如此惡劣,那帝國想要建設利比亞鐵路,怎么能實現?”
“按照你之前的說法,庫夫拉地區幾十萬平方公里,這么大面積,卻只有幾處水源地,連基礎的水資源都如此匱乏,簡直無法想象建設這條鐵路,會有多艱難。”
對于學生的質疑,喀布解釋說:“關于水源的問題,你們不需要擔心,因為根據我們之前的調查,庫夫拉地區實際上擁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只不過這些地下水,以前圖布人受制于技術條件,難以開發。”
“但是,我們東非作為世界最強大的工業國家之一,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難了,據我所知,目前,帝國已經在庫夫拉地區打了十幾口數百米的深井。”
“未來,帝國建設利比亞鐵路時,就可以以這些地下深井,獲取基本的飲用水。”
利比亞的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庫夫拉地區,至于這些地下水豐富到了什么程度。
前世利比亞政府有一項工程,就是通過修建數千公里的管道,從而把這些沙漠腹地的地下水,引入利比亞沿海城鎮,以解決水源短缺問題。
根據前世科學家的推算,利比亞沙漠地下的地下水資源甚至可能超過數百億萬立方米,而貝加爾湖的水量也才不過二十多萬億立方米。
而東非又不打算用這些水資源開發農田或者發展工業,或者作為大型城鎮水源,只是開發當地的地下水資源,來保證后續利比亞鐵路的運營,以及鐵路沿線生態防護帶的用水需求。
喀布教授說道:“如果沒有對這些沙漠地下水的發現,那政府自然不可能推動利比亞鐵路工程的建設。”
“這條鐵路沿線,未來會配套對應的生態防護帶,我們以前建設西南省鐵路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
“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水房,為生態防護帶提供基礎的水源保證,從而避免在流沙區域,風沙對鐵路的侵蝕。”
西南省鐵路,也是東非最早建設的沙漠地帶鐵路,那里的條件也就比庫夫拉地區好上一點,因為臨近大西洋的原因,至少還有一些降水。
至于庫夫拉地區,地中海的水汽基本抵達不了,能依賴的也只有當地的地下水,前世這種地下水也稱為“化石水”。
化石水,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種地下水資源的難得,在進入工業文明以前,這些地下水除了焦夫等幾個綠洲以外,根本沒有得到利用和開發,它們儲存在沙漠下的巖層深處。
之后,喀布教授繼續和學生們講述著庫夫拉地區的各種知識,包括東非在此地發現的古人類文明遺址。
在庫夫拉地區有許多壁畫,壁畫上有許多古代庫夫拉地區原始居民狩獵和生活的景象,也包括各種動物,比如長頸鹿,牛,獅子等等。
喀布說道:“這些發現,說明在遠古時代,庫夫拉地區的氣候和今天有很大差異,那個時候,庫夫拉地區可能存在大量的草原,并且發展出大量原始部落。”
“而這些原始部落后來也基本隨著氣候的惡化,而最終消散在歷史長河之中,一直到千百年后,才因為帝國對當地的調查,而重新呈現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