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4日。
維也納。
自從利貝雷茨工人運動爆發之后,瞬間整個波西米亞地區,大大小小的勢力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奧地利工黨,德意志工黨,德國工黨,捷克工黨,德國民族黨,捷克民族黨……
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組織,都在招兵買馬,或者扶持勢力在波西米亞攪動風云。帝國皇帝魯道夫不得不親自指揮鎮壓當地的叛亂活動。
“陛下,現在波西米亞的局勢十分混亂,不過有三股勢力已經成勢,分別是工黨組建的波西米亞聯盟,他們占據了波西米亞許多城鎮和地區,對我們的威脅最大。”
“然后是捷克民族黨的叛軍,它們活躍于波西米亞南部和東部,妄圖把波西米亞從帝國中分離。”
“最后是西北的德意志民族黨,這個所謂德意志民族黨背后貌似是德國方面支持。”
聽著手下的匯報,魯道夫怒火中燒,尤其是最后一個情報,他問道:“德國人不給我們說法么?”
手下戰戰兢兢的回復:“德國方面說這個所謂的德意志民族黨和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如今德國是德國民族黨當權,至于說這個所謂的德意志民族黨是什么東西,顯然和他們脫不了干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德國民族黨,德意志民族和奧地利民族黨完全可以看做一股勢力。
魯道夫直言不諱的揭露說:“這個德意志民族黨很顯然就是德國人搞出來的小把戲,看來,經過了這么多年,普魯士對于大德意志依舊不死心。可是,他們以為推翻了我們,德國就能把奧匈帝國吞下么?”
“本來我們和德國一起,才是穩定歐洲局勢的重要基石,現在德國在阿道夫的領導下,儼然要打破這種局面。”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怪我們不客氣了,傳令西部的軍隊,對于任何所謂的德意志民族黨武裝勢力,統一按照工黨處理。”
波西米亞方面的問題十分棘手,而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經濟危機和捷克民族主義迭加。
經濟危機下大量工人失業,導致工黨的崛起,而波西米亞的民族主義從奧匈帝國建國之前,就一直存在。
這次波西米亞之所以局勢惡化的如此之快,其實也和一戰有關,一戰期間,奧匈帝國可是動員了大量兵力,波西米亞自然不能例外,也有大量人員被應征入伍。
在戰爭結束之后,帝國的百萬大軍自然也就被解散,對于波西米亞這種工業高度發達的區域,士兵退役回歸后,自然是大量回歸工廠工作。
但是,因為經濟危機的爆發,這些原本有軍隊服役經歷的工人,大量失業,他們迅速被工黨還有民族主義分子收編,然后成為其武裝的主力。
而波西米亞又是奧匈帝國軍工重地,同時也是邊境區域,這使得波西米亞的亂黨,想獲得武器的途徑也并不缺乏。
有經驗的兵源,有武器來源,所造成的結果也可想而知,同時,在軍官方面亂黨也有充足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