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夫皇帝臉色堅定的說道:“我要留在這里,戰斗到最后一刻,這樣還能給我們哈布斯堡家族在這片土地上數百年的統治,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只有這樣,未來哈布斯堡或許才有在奧地利重新歸來的可能性。”
當然,這種可能性只是說哈布斯堡家族未來重歸奧地利生活,工作,至于恢復君主制,那就是妄想了。
卡爾皇儲:“父親,或許不用如此悲觀,家族在帝國也并不缺乏支持者。”
魯道夫擺擺手說道:“沒有用,我們確實還有很多支持者,但是他們本身就不占據優勢,最重要的是,奧地利出了問題,沒有奧地利作為基本盤,帝國解體根本無法避免,即便奧地利人支持我們,結局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魯道夫的認知很清晰,畢竟前世蘇聯解體,俄羅斯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可是即便俄羅斯真支持蘇聯繼續存在,蘇聯解體的結局就可以避免么?只能說難度極大。
而作為哈布斯堡家族統治核心的奧地利,在帝國中的作用,甚至連蘇聯里的俄羅斯都比不了。
俄羅斯的人口,工業,經濟等等都占據絕對優勢,而奧匈帝國里,奧地利人口和匈牙利也就半斤八兩,其他民族人口也不差太多,就比如捷克人,波蘭人,他們只比奧地利和匈牙利人口少一半,都在五百萬以上。
斯拉夫人如果看做一個整體,那就更多了,除了之前說到的捷克人,波蘭人,還有熟知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斯洛伐克人和塞爾維亞地人以外,在奧匈帝國里烏克蘭人的數量也接近百分之七。
最后還有意大利人在奧匈帝國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即便不把斯拉夫人看做一股勢力,他們單個民族,對上奧地利也很難對付,就比如最少的斯洛伐克人,在奧匈帝國也有一百多萬人口。
這樣,即便把奧地利人和斯洛伐克人組成一個國家,也會產生民族問題,更別說奧匈帝國的情況遠比這復雜的多。
經濟上,奧地利也沒有絕對優勢,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在波西米亞,農業在匈牙利等區域,奧地利唯一值得稱道的也就只有金融業,但是在混亂時代,想靠金融業制衡其他區域,幾乎不可能。
說更難聽點,奧地利甚至對其他區域的依賴性更大,而蘇聯治下的俄羅斯就不是這樣,在蘇聯解體前,俄羅斯基本上什么都不缺,金融,工業,科技,農業,軍事樣樣俱全。
所以,奧匈帝國如果解體,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會感到驚訝,而前世蘇聯解體,就更出乎當時人們的預料了。
魯道夫說道:“帝國內部的民族問題,即便是我,也沒有任何辦法和頭緒解決,現在,局勢混亂,就更無法阻止這一大勢的發展了。”
“現在帝國的形勢,就是上帝來了,也不可能重新把帝國整合為一個整體,所以,皇室最重要的就是減少損失。”
“我們手里至少還掌握著海量的財富,如果不早做打算,那沙俄皇室就是前車之鑒。”
尼古拉二世把阿列克謝送出去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做到這一點,魯道夫自然不希望哈布斯堡家族數百年來積累的財富,落入敵手。
他接著說道:“至于讓你們去東非,這也是最好的結果,一直以來,萊茵皇室和我們的關系最密切,而且你的叔祖父也在那里,他在東非很有聲望,可以提供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