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對于29式火焰噴射器當然不陌生,在卡爾斯試驗場,這一個月以來,不知道對29式火焰噴射器進行了多少次實驗。
在卡爾斯試驗場周邊有多處區域,可以見到燒焦的痕跡,那些都是29式火焰噴射器的杰作,在試驗場外圍,還有專門修建的塹壕,坑道和堡壘,進而模擬熱帶環境下29式火焰噴射器的破壞和殺傷力。
卡爾斯試驗場作為3207所下的試驗場,再將實驗結果,通過電報反饋到三馬林達市的3207所分部,進行改良。
同時,該試驗場還要針對火焰噴射器,摸索應對這種特殊裝備的手段,就比如如何修建防火墻,布置坑道,預防敵人同類型武器的危害。
這些數據,最終都會匯總到東非國防軍總參謀部下的熱帶雨林海島作戰研究小組,為東非國防軍在南洋地區的作戰提供參考數據。
所謂的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是參謀部下屬的一個比較獨立的單位。
它產生的原因,則是東非本土和南洋地區的差異太大,就比如氣候,交通,地形等等,南洋和東非本土都有很大區別。
但是,東非國防軍主體上的組織形式,還有戰術,武器裝備基本和歐美國家相似,更重視大兵團作戰,還有本土防御。
這也很好理解,任何國家的軍隊,他們的首要目標都是保證國土安全,是為了保家衛國,然后才是侵略擴張,殖民,外部干預,海外維和等等任務。
所以,東非國防軍的首要目標就是維護東非本土的國防安全,這樣一來,東非國防軍在組織,戰術,武器裝備上,自然要依據本土的實際情況為核心進行布置。
而東非本土面積廣闊,幾乎和歐洲一般大小,多高原地形,土地平坦,植被以稀樹草原為主,人口相對稠密,交通發達,氣候上,得益于高原較多,東非絕大部分區域,也更類似于溫帶那些國家和地區。
這從降水上還有溫度就可以看出來,東非大部分區域的降水,維持在六百到一千二百毫米左右,溫度內陸平均氣溫多為二三十度左右。
南洋地區就完全不同,大部分區域的降水都能達到兩千毫米以上,甚至超過三千毫米也不足為奇,一些山區甚至超過五千毫米,就比如緬甸北部,世界雨極乞拉朋齊更是直接過萬。
整體而言,南洋地區的平均降水量,至少是東非本土的兩倍,溫度也比東非更加炎熱。
地形上,南洋地區也比東非更加復雜,東非高原比較突出,除了高原外圍地形起伏相對較大以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比較開闊平坦。
而南洋山河相間,地勢崎嶇,且地形非常破碎,加上密林環境,還有火山地震等等,情況更加復雜。
換句話說,東非和歐美,亦或者其他溫帶國家跑到南洋地區,都很難適應,軍事上也是同樣如此,會產生水土不服的情況。
過去,南洋地區因為和歐洲文明差距過大,就比如以冷兵器對抗熱武器,所以歐洲殖民者可以在南洋耀武揚威,但是隨著南洋地區國家的發展,他們和世界的差距,實際上是在縮小的,再配合地形環境,未來就有可能讓外部勢力狠狠翻個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