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殖民體系瓦解,這是大勢所趨,而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的爆發,推動了這一過程。
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和持續,世界主要工業強國,或者說列強,加快對外轉嫁危機,對殖民地,半殖民還有落后地區財富的掠奪,第三世界民眾苦不堪言。
俗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在這種經濟形勢下,世界各地反殖民運動此起彼伏,也就不足為奇,獨立意識更加強烈。
而施瓦格所說的反民主浪潮,這里的“民主”就很值得推敲了,畢竟如果是真正的民主,那這種局面應該就不會出現。
這其實更多指的是英法主導建立的“民主”政治模式,或者說“民主把戲”已經走到了盡頭。
19世紀以來,英法兩國幾乎就是世界的“文明燈塔”,兩國的政治制度在全世界,隨著其霸權廣泛傳播,并為其他國家爭先恐后的學習。
但是,隨著時間進入20世紀以后,英法兩國的政治制度還有文化思想傳播,基本就玩不下去,1929年經濟危機后,更是隨著工黨,還有極端民族主義政黨的崛起,陷入了絕境。
英法德民主是經濟寡頭,資本的民主,對內財富無限制向上層階級流入,而底層民眾生活并沒有因為工業化得到改變,受益,英國的煤炭,紡織等工人即便和那些殖民地被奴役的國家民眾相比,也好不上多少。
而英法殖民地內,底層民眾的生活只會更加困苦,只不過就算英法再怎么壓榨,也是一滴油也榨不出來了,這么形容或許更加貼切,英法本國民眾還能留一條底褲,殖民地底層民眾,連一條底褲都沒有,但是多一條底褲,在這個吃人的時代,其實什么也改變不了。
同時,因為對英法政治制度的學習,其他落后國家和地區政府里,幾乎全部是兩國利益的代言人,也就是買辦,這種人統治國家,只會加快本國財富的流失,被英法兩國吸血。
因此,在20世紀初,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民眾,就已經意識到英法所謂的“民主制度”,并沒有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任何有益的改變,反而變得更加困頓。
既然如此,這種所謂的“民主”不要也罷,所以有人投向工黨,有人投向極端民族主義政黨,甚至是軍政府,亦或者獨裁者的懷抱。
蘇聯和德國自然不用多說,這兩個國家最為典型,而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美國他的新總統羅斯福,毫無疑問也是一個“獨裁者”。
當然,對于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在20世紀前期是有爭議的,比如有人認為遠東帝國才是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是,更多的人認為金陵政府是“獨裁政府”。
還有,蘇聯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為蘇聯才是世界唯一的“民主國家”,而歐美等國,都是“虛假民主國家”,這樣的話,蘇聯就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
當然,蘇聯人這么認為,但是國際社會上并不這么看,其領導人世界“公認”的獨裁者,甚至一些皇俄分子,因為其嚴厲的手段,而對其產生崇拜,嘆息約瑟夫如果是俄國的沙皇那該有多好!
總而言之,在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后,世界民眾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較于過去的“民主制度”,他們更愿意相信“強人政治”,希望有人帶領他們,改變現狀。
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德國,幾乎所有德國人都知道阿道夫上臺后,必然會成為一個“獨裁者”,“暴君”,甚至會把德國帶向戰爭,可是,大多數德國人還是把選票投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