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奧地利工黨接下來成立的“聯合政府”政權的名稱,就是德語的“帕勒蒙特共和國”。既然是聯合政府,自然也就包括匈牙利,捷克等工黨的代表。
當然,匈牙利和捷克等地方工黨,是否接受奧地利工黨的想法,那就另說了。
聯合政府的提出,更有利于奧地利工黨拉攏奧地利民眾的支持,畢竟有許多奧地利民眾并不希望看到帝國的分裂。
而霍納的提議,也被大多數奧地利工黨所認可,包括奧地利工黨現領袖科普勒尼希。
科普勒尼希說道:“既然大家有分歧,那我們就通過投票的方式,來確定接下來我黨的路線,是走聯合路線還是獨立路線。”
然后,奧地利工黨就展開了投票,最終聯合路線被大多數奧地利工黨成員所認可。
科普勒尼希宣布了這一結果,奧地利工黨的路線也就被定了下來,接下來推翻哈布斯堡皇室統治后,奧地利工黨或者說“大奧地利聯合工黨”,將包括其他地區工黨,組成新政府,維持帝國整體上的統一和領土完整,這其實,就是蘇聯的翻版。
而統一了共識之后,奧地利工黨也不再猶豫,將要發動對哈布斯堡皇室的顛覆運動。
1934年5月4日。
奧地利工黨在維也納等多地,正式發動了叛亂,徹底打破了奧地利的平靜,此時,除了匈牙利,達爾馬提亞等少數地區之外,奧匈帝國其他地區的動蕩進一步加劇。
而此時,維也納,因為哈布斯堡鎮壓全國叛亂的原因,本來就兵力空虛,加上奧地利工黨蓄謀已久,所以進展十分順利。
截止到5月6日,維也納城區大部分就已經被奧地利工黨占領,同時,維也納的其他勢力,保皇派以美泉宮為中心,繼續和工黨對抗。
……
美泉宮。
雖然這里是奧匈帝國權力的中心,但是美泉宮并不在維也納市中心,而是在其城市西南部,在19世紀以前,美泉宮甚至不在市區范圍,19世紀以后,隨著維也納城市擴張,美泉宮才被擴入市區范圍。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工黨發生叛亂以后,美泉宮才沒有被第一時間波及,帝國政府還能占據城市的西南部和工黨進行對抗。
而這時,在美泉宮旁邊的機場上,魯道夫皇帝正在送別皇室成員。
美泉宮為什么會有一座臨時機場,這是東非方面給出的建議,恩斯特害怕哈布斯堡皇室被一鍋端掉,所以提議魯道夫皇帝在美泉宮劃出一塊地方,給東非的運輸機留出空間。
而魯道夫聽取了這個建議,畢竟他要考慮家人和皇室成員的安危,所以,四月份一架東非最先進空20運輸機,就大搖大擺的停在了美泉宮廣場旁邊的臨時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