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英國的印度殖民地,面積也有些超標,緬甸應該從其印度殖民地中脫離,否則的話,印度就有可能把手伸到南洋,而且區域內沒有任何勢力可以抵擋這個龐大的國家。”
目前緬甸還在英屬印度手下過日子,這就等于印度在南洋存在一塊勢力,如果不是克拉地峽分割的話,說不定英國的馬來殖民地也可能加入印度大家庭。
而現在克拉地峽掌握在東非手中,這就注定了馬來殖民地和印度不可能連成一片。
海德上校說道:“這些都是未來的事,至少現在,帝國就不好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南洋進行分割。”
“帝國不是沒有能力這樣做,而是要考慮國際觀瞻還有現實問題。”
“在沒有將英法等傳統殖民勢力,還有美國趕出去之前,南洋就算不上帝國的勢力范圍,就是現在,我們在南洋的軍事實力最強,也說不上區域事務的主導者。”
南洋現在的狀態,有些類似非洲西北部,而且更復雜,因為這里實際上還多了日本這個玩家,而在非洲西北部,東非的主要競爭對手只有美國,英國和法國。
雖然說日本在南洋并沒有殖民地,但是,日本的地理位置,很容易插手南洋地區,是重要的變量。
而東非就希望把日本的作用擴大化,讓其攪亂南洋局勢,最后東非把這塊羽翼補齊。
而且,南洋對東非的意義顯然還在非洲西北部之上,畢竟這里是東非通往遠東市場,還有太平洋的必經之路,沒有第二個選擇。
東非到太平洋,只有南洋具備價值,往北就是亞洲大陸,想通過陸地溝通遠東大市場,就必須經過蘇聯控制的中亞區域,而且當地交通十分落后,從遠東帝國西部,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甚至沒有一條現成的公路和鐵路,除此外,繞路澳大利亞海域也是一個選擇,但是也很不劃算。
最后就是通過美洲溝通和太平洋的聯系,但是美洲唯一具備價值的海陸通道,巴拿馬運河牢牢的控制在美國手中,就算通航條件惡劣的麥哲倫海峽,也屬于智利。
海德上校說道:“帝國想控制南洋,就必須掌握巽他海峽和馬六甲海峽中的一處,我們現在已經控制了巽他海峽,只要能確保這里的安全,東非就能保證在南洋的軍事存在,維系帝國在南洋的利益。”
“不過,巽他海峽依舊具有局限性,帝國的大部分船只,首選還是馬六甲海峽,也只有南方少數省份和遠東的貿易,選擇巽他海峽更具有成本上的優勢。”
最近這些年,在東非政府的引導下,雖然巽他海峽也變得比以前更加繁榮,不少東非的商船會選擇此處通過,最后抵達遠東。
但是,依舊改變不了巽他海峽備用線路的這個事實。
這就類似前世遠東帝國的歐亞班列,發展的速度確實非常驚人,但是無法超越海運,除非遠東帝國遇到極其特殊的情況,那就是海運路線被完全封鎖,只能依靠歐亞大陸橋和外部進行貿易。
東非控制的巽他海峽,也是類似的情況,當然,同樣是海運,加上東非特殊的地理位置,巽他海峽航線的情況要好上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