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經脈都被人挑斷了,成了如假包換的廢人最后連城卻不承認與他有關。一句話,無可奉告
連城之所以讓人又敬又畏,依曾詠的分析就是喜怒無常,翻臉無情
有時為了逗一個陌生的孩子高興,可以像傻子一樣翻上幾百個跟斗,也可以替一位素不相識的寡婦幫她討回老公被人害死的公道;他有時也會因為別人一句話說到了痛處而瞬間翻臉,痛下殺手
江湖只知連公子,誰人聽聞連大俠
連城不是俠客。他做事只憑個人喜好,很少考慮是否與道德有關。
他從來沒有以俠義道自居過
他追求的是在江湖上”振臂一呼、應者云集,號令一出,誰敢不從”的快感
他的目標是成為武林至尊、江湖共主
三秦算什么中原、嶺南、關東、蜀中、漠北這些地方區域依然盤踞著大大小小的“各種不服”,齊小侯爺雖然失蹤了,可是中原一帶的武林依然有武當、嵩山、衡山等大門派坐鎮,遼東燕家依然是整個關東武林的霸主,五羊城朱大少也依然是兩廣和南海的江湖裁決人。這些人其實都是各自區域江湖的共主
江湖共主就是拳頭最硬,人脈最廣,說話最講理的人
說得大氣點就是有勇有謀、做事公道、實力超群
想成為江湖共主上述條件缺一不可
從某種意義上講連城已經是西北江湖的大龍頭即西北武林的共主雖然西北的前輩高人很多,綜合實力遠超連城,但是許多世外高人年事已高無心過問江湖事,所以這些人被連城劃到空氣當中去了,若有若無另外一些老人則被連城尤其是連大將軍親自出馬,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連哄帶騙他們說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竟然把這些成名數十載的老一輩高手全游說成了連府的供奉有些人甚至成了連城的不記名師傅
掃清了老一輩江湖的障礙,其余那些年紀輕輕的、野心勃勃的、滿臉寫著不服的人,連城可就不那么尊老愛幼了那些想和連城掰掰手腕的人亦都是驚才絕艷之流,都以為自己實力可以與連城一拼其中最為經典的是黃土派的少掌門率領八百幫眾奇襲天星門總舵,差一點將天星門總壇懸掛的御賜匾額“踏破樓蘭”摘下劈毀可惜功虧一簣連城終究樹大根深,他有翻云覆雨的手腕緊要關頭黃土派竟然有人反水,一刀捅死了少掌門形勢逆轉,黃土派幫眾立刻投降但是,英明神武的連城公子做了一件事。他殺光了所有投降的黃土派幫眾
黃土派不僅是一敗涂地,也不僅是土崩瓦解黃土派是自此以后從世間徹底消失
一個骨頭渣都不剩
連城經此一役后小心謹慎了許多不再輕視那些敢于挑戰他的人對于那些敢于挑戰自己權威的人,他只給他們兩條路
一是你自己上路
二是我送你一程
自此西北武林形勢瞬間明朗再無敢明目張膽挑戰連城之人
自此連城在三秦大地一言九鼎、說一不二
華山派掌門之子與連城成了結義兄弟關系,即使令狐掌門千百個不樂意,但整個華山派上上下下卻都興高采烈
他們一致認為,唯連城馬首是瞻是華山派最正確的選擇,最英明的決擇,是華山派贏得光明未來的大勢所趨
對此華山掌門無可奈何
長江后浪推前浪。畢竟以后的江湖是下一代人的江湖。自己早晚要隱退,眼不見心不煩,孩子們愿意怎么折騰是他們的事了。
堂堂華山派都自愿捆綁在連城這艘戰船上,何況其它小門小戶
西北連城如此,遼東燕家、嶺南朱家亦如此
因此不管文攻武伐,還是軟硬兼施,這些有野心、有能力、有條件,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梟雄人物,便逐漸成了區域性的江湖共主
各州郡的江湖共主自然不會向其他區域江湖共主低頭
因此無論是誰想成為整個江湖的共主,首先就得降伏這些雄霸一方的共主級人物。
降伏,意味著無盡的鮮血和無數的廝殺
一統江湖,豈是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