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皇后不動聲色,“借兵”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張子路此時開弓沒有回頭箭,硬著頭皮道“在下張子路,特向皇后陛下借五千精兵助我在西蜀起事一旦拿下兩座城池以后,便當如數奉還”
蕭后眨了眨眼道“在西蜀起事我這五千精兵估計還沒走出大遼就已經被西蜀知悉了吧到時候他們派重兵圍追堵截,這五千精兵怕是未到西蜀地界便死傷殆盡了吧你覺得你有成功的機會嗎”
“皇后陛下,我們入蜀自然是悄悄的進行,可以化整為零分批行事,確保契丹精兵的安全。”
“可是最終大蜀還會知道我借兵給你的事啊,到時候他們一怒之下聯合大周共同伐遼,我如何是好”
“那時候我已經開始攻蜀,他們哪還有精力伐遼”
“攻打蜀國你有多大把握”
“三分”
“只有三分把握就敢付諸行動”
“我義父曾經說過,一個人只要有三分把握就該去拼一拼,而不是等到有了七分把握甚至十分把握的時候才會拼,那時候可能機會已經錯過了”
“想不到你的義父竟然這么有見解”
“是。”
“我看張公子氣度非凡,你義父必非常人”這分明在問張子路義父是誰
“我義父學究天人,武功蓋世,在西蜀重建魔教,人稱魔尊。”
“哦,原來是魔教教主,久仰。”她根本不諳江湖是非,但花樣文章還是會做的,花花轎子抬一下舉手之勞而已。
張子露欣喜道“原來皇后陛下竟然也知道我義父的名號”
蕭后卻岔開話題,“你剛才說有借有還,五千精兵要如數奉還”
“不錯”
“怎么個如數奉還是完璧歸趙式的奉還,還是濫竽充數的奉還”這句話說到了要害當初借你的是五千個能征善戰的精兵,而你還回來五千個老弱病殘算是怎么回事
“張公子,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五千精兵血戰數次,你如何確保無一人傷亡”
張子路見蕭后面容恬淡,看不出是高興還是生氣,既然眼下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哪還有半途退縮的道理硬著頭皮道“若說無一人傷亡我當然不敢保證但是,我敢保證,若少一人,將來我還十人還十個精壯的年輕勞力,外加十頭牛,十頭羊,黃金百兩”
“你借了不還我找誰去要”皇后突然盯著張子路問道。
“皇后是說缺了個中間的保人”張子路眼光一轉,忽然停留在鳳九霄身上,“這個好說,鳳公子的為人皇后自然信得過,我建議由鳳公子做我的保人,我在此對天發誓,將來我若食言,必死在鳳公子劍下”
其實蕭后在乎的根本不是保人這點小問題。她想到的是張子路以五千精兵興兵起事之后,未來十年的天下格局
他在西蜀這么一鬧,失敗是一種結局,會是一個走向。而成功也是一種可能,事態又會向另一個方向發展。
張子路如果成功了,他一路攻城拔寨,高歌猛進,勢如破竹,不久拿下了西蜀整個地盤。然后呢他下一步要怎么走呢何去何從他會到此為止,還是既得隴,復望蜀將來會不會又成了第二個大周,成天虎視耽眈燕云十六周,要收復漢室江山,甚至想北伐攻打大遼這是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