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自然也知曉太子確實不是個好東西,也確實沒辦法勝任這個位子。
但是吧,那到底是他一母同胞的兄長,兄弟倆的歲數也相差不是太多,打小這位嫡親兄長對他就非常好,兄弟倆的感情也是真的非常好。
即便他知曉太子的一些問題,但是讓他做接替那個位子,他心里總是會覺得對不太起兄長。
“太子說完了,那就在說說齊王吧。”
“或許你覺得他很厲害,但是他確實你三位皇兄中,最沒有可能登上那個位子的人。”
聞言,文若皇子愣怔片刻,抬頭說道;“不可能吧齊王兄非常厲害,能力也非常強,而且也是素有賢名,他怎么會最沒有可能上位”
對于他這三位兄長,在文若皇子這個壓根沒有對儲君之位有肖想心思的人眼里,他們都是非常厲害的。
齊王最是年長,也最好進入朝堂做事,也做出過不少利國利民的事,能力很厲害,而且名聲也挺好。
前面他聽到太子之位被廢之后,第一時間的猜想就是齊王兄必然會有很大可能上位,即便是還有楚王兄,他心里的人選也更加傾向于齊王兄。
一來是齊王的能力不俗,二來他是皇長子,雖然只是庶出,但是虞朝可沒有什么非要立嫡出一脈的規矩。
不光是他的皇祖父還是父皇,他們倆人都沒有說過非要立嫡出,一切都是看能力,看合不合適。
這個想法其實挺好,但也挺麻煩,很容易就會讓同為皇子的其他人生出一些不該有的心思。
雖然他們都想要廣撒網找最合適的繼承人,但是這也會讓事情變得很復雜。
就說太子和齊王楚王三人,如果太上皇和皇上的態度不是這樣優先選擇賢能的話,那么齊王和楚王即便有小心思,也不會如果明目張膽的針對太子。
而沒有他們的處處逼迫,太子還真不見得會變成現如今這樣。
可以說,太子會走到現如今這一步,很大的原因都是因為齊王和楚王的逼迫太緊,他自己又不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
所以才會一直惶惶不安,為了穩住位子,就會想盡辦法做一些他認為的事。
太子這個位子,說起來是最尷尬的位置。
做多做少別人都有話說。
先來說說,事情做的太多,就好像廢太子那樣,一個勁的想要壯大自己,然后卻多做多錯,這也就是攤上了昭武帝這樣一個心胸比較寬廣的老爹。
這要是但凡遇上一個猜忌心思重的皇上,就太子那作天作地拉攏朝臣壯大自己舉動,都用不著齊王楚王出面,皇上就能給他一記沉重的大逼兜。
干啥呢
老子還正值壯年,你一個太子就開始招兵買馬,咋的,這是等不及上位了
可以說,昭武帝能一直不管不問,任由太子去折騰,那已經是非常有心胸,而且對太子這個兒子是真的很有感情了。
然后就是做少,作為一個太子,坐在這個位子上,擔的責任也很大,別以為什么都不做就行了,你是太子,有些事你不去做,你讓皇上怎么看會不會覺得你難堪大用
還有朝臣那邊呢一個不做事的太子,會不會讓人覺得這個繼承者不行啊,對以后發展不好等等。
這也是為什么,古往今來,大多數太子都不能善終的原因。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