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事情,就像沒發生一樣。
陸釧保持了低調,不再露面宣傳。
可網上時不時就出現幾篇文章,對這部電影進行“解讀”,全是褒揚的地方。
“真實還原歷史的傷痛。”
“人性的善與惡”
“戰爭的殘酷,讓我們珍愛和平”
“主演真情流露,演繹那段黑暗的悲慘歲月”
文章很多,全是給觀眾看的。
但沒有一篇稿子,提起電影中的立場問題。
很可怕。
如果是國外導演拍的話,這種選擇遺忘、和解的思想能說的通。
但國內自己這么拍,讓不少業內人士心里窩著火。
林楠人在家中坐,麻煩事都能找到他頭上來。
這兩天,正在舉行港島國際電影節。
馮曉剛和港圈明著干上了。
前者罵港島觀眾歧視內地電影。
無論多大的制作、多好的電影,在港島人眼里都是低級的,比不上灣島那邊的片子。
他一個綜合成績過十億的大導演,在這邊還比不上一個灣島票房剛上億的導演。
馮曉剛這一找事不要緊,港圈回懟了。
指責內地導演,歧視并排斥港島演員,即使用來演主角,也永遠是那么幾個老人。
舉的例子里,林楠和寧皓赫然排在前列,賈章科、王曉帥、婁曄等沖獎導演都有些靠后。
商業片導演在前,就很現實。
馮曉剛上頭了,直言這都是活該,自己作的。
并且表示,他以后的電影也不會再考慮港島這邊的票房了
這下好了,媒體上全是你來我往的口誅筆伐。
作為目前國產電影記錄保持者的林楠,不可避免地被拿出來說事兒。
這一波口水仗,雖說是馮曉剛挑起的,可大家都明白,重傷的是港圈。
因為前者,確實可以無視港島那邊的票房,這就是商業片大導的底氣。
相反,港島電影離了內地,會死得更快。
林楠沒有理會外面的新聞,他接到了老姜的電話。
“要不你第一個參加答辯吧
有你在,他們都不敢冒頭,全想往后縮,哈哈。”
“還有這事兒”
林楠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畢竟身份地位差的太多。
雖說伱們都是同學,可他們在你面前的壓力,一點不比在田導他們面前小。”
老姜說完這話,林楠就懂了。
“那就我第一個來吧。”
“嗯,明早上九點鐘,不要遲到。”
“不會的。”
當天下午,林楠將會第一個答辯的事情,就在北電傳開了。
好多教授、老師,申請了旁聽。
甚至大量的在校生,都想去湊熱鬧。
第二天早上,林楠隨便穿了件休閑裝,就開車出發了。
劉藝菲出門更早,她今天有時尚雜志的寫真要拍,古典風的。
校園內,人有點多,還混進來不少記者。
他們都對林楠的狩獵很感興趣,希望得到點內幕消息。
“林導,能透露一下電影內容嗎”
“抱歉,不能。”
記者、學生,跟著林楠的腳步,到了導演系研究生部。
“研究生答辯現場,尤其是影片放映的時候,不允許無關人員進入。”
早早有維持秩序的保安等在這里,將媒體記者、大批的學生攔下。
“也就你有這待遇,往前數,哪一次研究生畢業,有這陣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