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辭晚排了小半刻鐘的隊,也在排隊中再次見識了一番平瀾城尋常百姓的生活。
她聽人們議論著昨夜誰死了、誰又受傷了,誰運氣好一大早在城隍廟求來了三張靈符,誰倒霉蛋辛苦帶到城里的山貨全毀了,回家怕是不好交代
然后有人說“有什么不好交代的非得連人帶貨一起沒了才叫好撿回一條命就是大喜事了,還有啥不滿的”
這話又引來紛紛應和“正是如此,活著呢,這不比什么都好”
然后卻有人說“這城里昨夜都亂成那樣,咱們村里能好嗎我現在就是擔心家里。”
這話一出,頓時左右盡皆沉默。
片刻后,有人說“村里也有土地爺呢,怕什么”
有人卻說“你們村有土地爺,我們村可沒有,我們村只有宗祠”
接著有人道“你是不是陳家村的陳家宗祠的厲害,那可是十里八鄉都有名哇。”
那陳家村的人頓時呵呵笑著,謙虛道“哪里哪里,都是族老們維護得好”
就這樣,話題不知道怎么歪了。
大家開始從議論城里,漸漸變成了議論各家各村。
宋辭晚旁聽了一陣,倒是對蒼靈郡的鄉村風土更多了幾分了解。
她從來到這個世界以后,基本上就一直在城里生活。后來離開宿陽城,又來到了平瀾城。
中間雖然是跋山涉水,經歷過許多城鎮,也路過許多村莊,但有四通鏢局帶隊,鏢局都是盡量往大路走,關于這個世界的鄉村具體是什么樣子,宋辭晚基本上是沒有近距離看過的。
她站在隊伍中聽著人們說話,便聽得很有趣味。
聽的過程中她了解到祭祀宗祠和祭祀土地都很有講究,而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個點是某些村子的土地,原來還能由當地村民死后當選
有些村民生前威望高,有本事,十里八鄉的人都對其信服。
這樣的人物如果非正常死去,村民們又對其產生強烈的惋惜情緒,如此,若有九成村民以上愿意集體祭祀,再有里正上報朝廷,請求冊封,那么被祭祀之人是有可能在死后誕生神靈,而后成為一方土地的。
宋辭晚聽得暗生驚奇這不就是造神嗎
原來大周朝廷甚至還有造神之力
驚奇過后,宋辭晚又想到了宿陽城的劉城隍。
劉城隍自己說過,他曾經在鎮妖關駐守多年,是戰死之后,他才被冊封為宿陽城隍,轉而來到宿陽的。
他這樣的,其實應該也是造神的典型。
以前宋辭晚沒往這個方向想過,是因為劉城隍本身就是修士,他死后化身城隍,容易讓人下意識忽略掉朝廷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
卻原來,大周朝廷連凡人都能冊封為土地
宋辭晚聽得有些入神,一時又忍不住發散思維,暗暗揣測卻不知平瀾城的那位城隍爺又是個什么來歷
能被冊封為平瀾這樣的郡城城隍,實力又那般深不可測,那一位在生前也必定是了不起的人物。
而這其中還有一個信息令宋辭晚忽然留意在這個世界,死亡并非是真正的終點。
雖然并不是每一個人死后都能化詭,又或是能夠被朝廷冊封成為神靈,但既然這兩種出路它存在,那宋辭晚就該有所注意。
說起來,她自修行起,雖然自覺良善,但實際上卻也沒少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