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論她變成什么模樣,哪怕是腳下帶著鐐銬,頸上套著枷鎖,她卻始終要伸出一只手來,那只手握著畫筆,從一開始,就永不放下
長長的畫卷,似乎在講述她半生的故事。
平凡、滄桑,又不平凡,甚至是充滿了浪漫與瑰麗
畫的末尾與首部相連接,滿身風霜的搖船大娘,在人到中年將近老年的時候,一手搖船、一手執筆,與踏波而來的宋辭晚遙遙相望。
那少女宛若凌波仙子,身旁白鵝飛翔。
她眉目含笑,伸手輕點。
這一點,帶來的是混沌初開,是鴻蒙分辟,是日月星現,是靈光無數,是無限未來
一點靈光入懷,才氣三十六尺。
文嬸子收筆,一手撫畫,一雙眼睛則含著熱淚看著宋辭晚。
頓悟,正氣境畫師之明心見性,五斤七兩,可抵賣。
氣逾五斤
只是才氣三十六尺,終究未能突破正氣境,進入到下一個境界中去。
三十六尺,乃是三丈六。
而要想突破正氣境,進入浩然境,則需才氣至少十丈。
那太難了,世間絕大多數讀書人都不可能進入這個境界。
宋辭晚回望文嬸子,并不為她感到遺憾。今日三十六尺,只是初始而已,她的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雙方對望中,千言萬語,又仿佛一切盡在不言中。
天地秤又浮現,收到了接連兩團氣人欲,正氣境畫師之感激、喜悅、歡欣,五斤六兩,可抵賣。
萬物有靈,皆可篤信,正氣境畫師之虔誠信仰,三斤六兩,可抵賣。
第二團氣,居然是文嬸子的愿力信仰
一個正氣境畫師的信仰
宋辭晚沒想到文嬸子居然除了感激,還突然就信仰上了自己,這著實是出乎意料。
文嬸子手撫著畫,筆還在她手中,她萬分歡喜,認真問“仙子,小民方才感覺自己忽然獲得了一種奇妙的力量,是您特意下凡來點撥小民了嗎”
宋辭晚
她腦子里硬是停頓了片刻才轉過彎來。
文嬸子這是這是在哪里聽了什么仙人下凡點撥凡人成仙的話本故事,所以才忽然有此一問嗎
根據文嬸子方才那突如其來的信仰之力,可想而知真相大約便是如此了。
一位以畫入道,正氣境的畫師,居然頗有幾分奉話本故事為圭臬的天真,宋辭晚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應對。
她沉默了片刻,正思索該怎么回答。
畢竟文嬸子出身貧寒,就算她以畫入道了,在畫道上她獨成一派,堪稱大師,可在其他方面,她該欠缺的還是欠缺。
便在此時,從那匯江城的方向忽然升起幾道飛行法寶的燦爛光芒。
有人駕云,有人御風,還有人乘舟,忽忽然便越空而來,遠遠即喊“方才是哪位大家,引來天降靈光立地入道”
這一幕,與此前嚴含章入道成功后所發生的一幕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