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令選出的吉日在五日后。屆時,周武帝會帶著滿朝的文武大臣和兒子們前去京城郊外的田地插秧。
每年春耕時期,周武帝都會帶著大臣們和兒子們下田插秧。這是周武帝自己弄出來的活動,為的就是讓百姓們知道朝廷對春耕非常重視。
雖說這么做有些裝模作樣,但是百姓們看到皇帝對春耕這么重視,心中自然是十分感動。
春耕關乎著一年的糧食的收成。每年春耕的時候,農民都非常在意。如今見皇帝這么在意春耕,百姓們自然會更加地鄭重地對待春耕。
除了這方面,朝廷還在其他方面表現出對春耕的重視。比如說百姓家的糧食種子沒有發出好的秧苗,可以向當地衙門“賒借”好的秧苗。如果家里的糧食種子沒了,或者壞了,也可以向當地衙門“賒借”。等到糧食收成的時候,把賒借的賬還了就可以了。
這個“賒借”是先帝定下來的。大周剛建立的時候,很多地方別說糧食,就是糧食的種子都差點被吃完了。有不少糧食種子還被毀了。
在大周成立前的十幾二十年,不是天災,就是人禍,又加上年年打仗,糧食非常緊缺。那個時候,人們餓得都快要死了,只能把作為種子的糧食吃了。
大周建立的第一年,先帝下令讓各地的衙門匯報當地的糧倉里有多少余糧,又有多少糧食種子。當時報上來的數量,少的驚人。
為了能讓百姓有種子種,當時先帝非常強硬地讓門閥世家捐獻出糧食種子。這些人當然不愿意捐,百姓有沒有糧食種,有沒有糧食吃,會不會餓死跟他們有什么關系。
謝家是第一個主動捐獻糧食種子。按理說,謝家捐了,其他世家也該捐,但是這些世家想要通過捐獻糧食種子來跟朝廷換取好處,遲遲不捐。
朝廷自然沒有理睬這些世家想要換取好處的想法。沒有好處,世家們當然不愿意捐。先帝直接下令把他們抓起來關入大牢,讓他們的家人拿糧食種子來贖人。不給糧食種子,那就一直關著。
關著他們的時候,不給他們吃飯,讓他們深刻地體會餓肚子的感覺。如果在規定的期限內,他們家還是沒有人拿糧食種子來贖人,那他們只有一個下場死。
一開始,這些人以為先帝只是嚇唬嚇唬他們,不敢殺他們,結果先帝真的把他們殺了,而且還是拉到菜市口,當著全天下百姓的面殺。
那個時候,殺了不少人,而且都是門閥世家的家主。
先帝先禮后兵,先客氣讓這些世家捐獻種子。如果他們不同意,那他就只能來硬的了。
在建立大周之前,先帝率兵打了大大小小無數場仗,是從尸山血海里走出來的人。再者,在戰場上,他什么樣的人都見過,這些門閥世家想要在他面前玩手段,也要看他理不理。
先帝是個殺伐果斷的人,說殺就殺,一點都不留情。大周剛建立的時候,那些門閥世家見先帝出身草根,就以為他很好拿捏、鉗制,結果被拿捏制裁是他們。
因為捐獻糧食種子一事,先帝殺了不少門閥世家的人,自然惹怒了他們。就在他們想要什么報復先帝的時候,先帝直接派兵鎮壓。
雖然這些門閥世家很有實力,也有自己的部曲,但是他們的部曲哪能跟身經百戰的朝廷將士相比。
那些不愿意捐獻糧食種子的世家的部曲被先帝派人殺了一大半,殺的那些世家怕了。他們相信如果他們再不乖乖地捐出糧食種子,他們就要被先帝抄家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