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查張南很好查,但是查太子和鎮國公就沒有那么好查了。”劉太師直言不諱道,“您當初明知道張南貪墨,但是卻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就是為了釣出鎮國公這條大魚么。”
“是啊,可惜這條大魚太狡猾,遲遲不上鉤。”皇帝雙手交叉托著下巴說,“既如此,那就不要打草驚蛇,查張南和跟他勾結的人就可,讓朕看看有多少人參與了此事。”
劉太師直言道“肯定不少。”
“你說他們會主動向你自首嗎”
“不會。”劉太師毫不客氣地譏諷道,“不到最后一刻,他們都會抱著僥幸心理,覺得他們不會查到。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他們也還抱有一絲僥幸,覺得他們貪墨的不多,不會判的很嚴重。”
“當年,朕可是下了重手,結果到現在還是有人膽大妄為啊。”在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也就是先帝在世的時候,皇帝就已經監國,朝中大小事情都是他在處理。先帝病重的那一年,朝中一些大臣趁機貪污受賄,然后貪了不少,惹得先帝和太子震怒。
當時,大大小小的官員加起來有幾百個,太子并沒有因為法不責眾,就饒了這些人。這些人只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斬首,另一個就是流放。
被判流放的人大多數死在途中。等他們終于有命到了嶺南,因為不適應嶺南的氣候,以及嶺南有很多瘴氣,沒到嶺南多久就死了。
當年這件事情,震撼整個大周。也就是從這件事情,大臣們知道他們的太子是個狠辣的人。
對于貪官污吏,先帝深惡痛絕。當初制定大周律法時,先帝就想著不管貪污了多少錢,只要貪污了就一律砍頭。不過,鄭溪林覺得這么做太狠了些。先帝這才收回這樣的想法。
不過,跟前朝相比,大周的律法要嚴苛的多,尤其是對貪官污吏。當然,不能一味地嚴厲地懲治貪官污吏,也得給官員們好處。鄭溪林覺得之所以前朝有那么多官員貪墨,主要是因為前朝官員的俸祿太低,低到官員們都養不活一家人,所以他們不得不鋌而走險的貪污受賄。如果官員們的俸祿高,那么大多數的官員是不會冒險去犯罪的。
大周官員的俸祿要比前朝多很多。不僅如此,每逢過節,朝廷還會賞賜很多東西,雖然大多數都是吃的,或者是布匹,但是這些都是官員們用得到的東西。還有冬天的時候,朝廷會給賞賜木炭給一些官員。夏天的時候,朝廷也會賞賜些冰塊給官員們。
如果前朝的官員知道大周的官員的俸祿和福利,一定會非常羨慕。
事實證明,鄭溪林的想法是對的。大周大多數的官員不會冒險地去貪污,他們對自己的俸祿很滿意。當然,不管是多高的俸祿,再好的福利,還是會有人貪污賄賂。不過,跟貪污成風的前朝相比,大周真的好太多。
皇帝登基的這些年,肯定有官員貪墨,但是貪污的錢財并不多。不過,這次張南貪墨的錢財就有些多了,就比當年先帝在世時那場的貪污案少一些。
張南是太子殿下的人,他貪污的錢給誰,很顯而易見。
“你們說鎮國公要這么多錢做什么”之前,揚州的世家們來跟鎮國公合作,鎮國公拒絕了,那可是一筆天大的錢財。皇帝當時驚訝鎮國公能抵擋住這么大的誘惑,現在看來鎮國公只是轉移目標在別的地方搞錢。
劉太師想都不想地說道“無非就是養兵、鍛造武器、養死士之類的。”
“這么看來,鎮國公想造反啊。”
剛端來茶的孫奎聽到這話,嚇得手抖了下,差點把茶盤中的茶盞打翻。
“鎮國公不會現在就造反,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才會幫太子殿下造反。”劉太師道,“鎮國公現在所做的一切,在他自己看來,不過是未雨綢繆。”
何相接著劉太師的話說“鎮國公不是讓謝實花了不少錢收買將士么。”
皇帝意味深長地笑道“看來,鎮國公相信有錢能收買任何東西,包括朕的鎮西軍營里的將士。”
說到這里,劉太師難得動了惻隱之心,在心里小小的憐憫了下鎮國公。
鎮國公自以為他比皇上聰明,覺得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殊不知一切都在皇帝的算計內,包括鎮國公本人。
何相見皇帝一副興味的模樣,嘴角忍不住抽了下,他忍不住提醒皇帝道“皇上,代王的人參奏張南,您應該明白這代表什么”
皇帝毫不在意地擺擺手說“放心,一切都在朕的掌控中,不會出事的。”
何相不太相信皇帝,有些沒好氣地說道“最好是這樣。”
皇帝裝作沒有聽到何相這句話,繼續跟劉太師說張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