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聽到余海這么說,目光登時變得銳利,語氣也變得冰冷“王妃讓你這么說的”
余海連忙搖頭“不是,王妃從來沒有跟奴婢說過這事,而是府里的人見您長時間不去王妃院子,以為您和王妃不睦。”他又趕忙提醒道,“您也知道王妃院子那些人是太子妃安排的。”
魏王明白余海的意思,冰冷的臉色緩和了不少。
“這段時日整個京城的人都為科舉考試的事情忙碌,我哪有時間去談情說愛。”提到科舉考試一事,魏王心里滿是對皇帝的敬佩,“父皇弄出來的科舉考試真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刀,狠狠地插進世家們的心里。”
“皇上真是厲害,居然想出科舉考試這么一招對付世家。”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科舉考試有多厲害,有多了不起。“現在不管是世家,還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只要讀書就能參加科舉考試。只要有才,就能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然后就能做官。這是一箭雙雕的好主意啊。”
“科舉考試真正厲害之處,是打破了世家壟斷官場,影響朝堂的局面。”魏王笑著說,“當然,也影響了世家的地位。只要科舉考試長久的辦下去,那么世家的地位和影響力將會變得越來越弱,而出身底層的文人學子們將會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成為一股新的勢力,一股能對抗世家的勢力。”
“世家子弟再也沒有特權能直接當官,跟出身底層的讀書人一起參加科舉考試,這完全就靠自己的本事了。”余海越說心里越佩服皇帝,“這對天下所有讀書人來說,是一個公平公正的機會。”
魏王語氣深長地說道“這就要看在科舉考試中會不會出現徇私舞弊了。如果有人作弊,結果還是不公平。”
“王爺,皇上不是下旨了么,如果考生在科舉考試中作弊,取消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并且一生都不能再參加,而且一生也不能當官。”這段時日,皇帝陸陸續續頒布了不少旨意,都是跟科舉考試有關。“如果官員徇私舞弊,立馬斬首示眾,其家人將會被流放,而且他的子孫后代永世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不能做官。奴婢覺得那些大臣不敢作弊。”
“那些人什么事情做不出來。”魏王想到太子那幫大臣,眼里是滿滿的輕蔑,“他們為了權勢,為了榮華富貴,愿意鋌而走險。”
“他們不想活了嗎”余海驚愕道,“皇上可不是心軟的人,如果那些人真的敢徇私舞弊,皇上是真的會殺了他們。”
“當然,今年的科舉考試,他們不敢動手腳。”魏王想到這段時日發生的事情,只覺得世家們可笑至極。
自從正月十六,皇帝宣布科舉考試后,世家們當然不能坐以待斃。雖然皇帝說了誰也不能阻止或者反對科舉考試,如果有人阻止或者反對,以謀逆罪處置,但是世家們還是不怕死,派出一些人試探皇帝。
這些人并不是世家的嫡系,而是旁系,又或者旁了好幾代,他們出頭帶著不少書生反對阻止科舉考試,這些書生有來自世家的,也有來自官宦的,還有來自貧困百姓家的。
這些來自貧困百姓家的書生之所以參加反對,一是因為他們被收買了,二是因為他們被威脅了。
京兆尹立馬抓捕了這些人,并且嚴格審訊他們,問他們幕后主使是誰。這些人嘴硬的很,不管怎么用刑都不招認幕后主使。
那些被威脅和收買的學子倒是乖乖招認了。
皇帝之前下過旨,既然有人膽大妄為的阻止反對科舉考試,那就要有膽子承擔后果。
鬧事的這些學子,除了被威脅參加反對的學子免于死罪,其他人全部斬首,而且非常“隆重”地在菜市口斬首示眾。
世家們和鬧事的學子們都沒有想到皇帝來真的,說砍頭就砍頭。鬧事的學子們在斬首前后悔了,他們想要招認,但是已經晚了。
就算他們招認,也還會被斬首。還有,他們招不招認,并沒有那么重要。他們幕后的主使是誰,皇帝心里清楚的很。
原本想利用這件事情給皇帝施加壓力的大臣們見皇帝砍讀書人的腦袋,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知道皇帝的態度非常強硬。
皇帝再次在早朝上,警告大臣們,如果他們中還有人膽敢阻止科舉考試的實行,就不僅僅是斬首這么簡單了。
自那以后,京城里再也沒有出現帶頭鬧事反對科舉考試的人。
世家們見這一招不行,他們又心生一計,想到另外一招。他們打算在實行科舉考試中動手腳,讓科舉考試沒法順利進行。